×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从事制造和运输的大型企业。自2001年起,经证券监管机构批准成为上市公司。X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运输、销售甲产品和乙产品。
ABC会计师事务所自2002年起,连续多年接受×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和以×公司为母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业务,且连续三年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06年初,ABC会计师事务所委派注册会计师李欣作为项目负责人对×公司2005年度会计报表实施审计。根据以往经验并结合2005年度实际情况,李欣确定×公司2005年度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300万元。
×公司所属行业的经营情况和业绩均比上年有所好转。×公司2005年未审会计报表和2004年已审会计报表的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应收账款明细资料(单位:万元)
×公司2005年度甲、乙两种主要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与上年相当,但市场需求量明显高于上年,因此全行业的销售情况总体明显好于上年,货款的回收周期大大缩短。年末X公司甲、乙两种产品的应收账款账龄及余额资料如下:

资料四:×—型及Y—型生产设备明细资料(单位:万元)
×公司生产甲产品的大部分X一型固定资产均购买于公司设立的1997年初,预计使用期限基本上都是十年,预计净残值均为零,且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5年1月份,为更新生产设备,经董事会批准购买了200万元的生产设备,同时淘汰了价值100万元的旧设备。
为扩大生产规模,×公司董事会于2002年7月决定引进专门生产乙产品的Y—型固定资产。 2003年年度前后半年内,×公司累计出资5350万元购买了80多台Y一型固定资产。据悉,这类固定资产属于高科技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0,×公司参照行业惯例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由于乙产品供不应求,到2004年底为止,乙产品的产量已达到Y一型固定资产的最大生产能力。×公司2005年用于生产×一型产品及Y一型产品的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资料(单位:万元)如下:

资料五:应付账款明细资料(单位:万元)
2004年至2005年,X公司每个月生产的乙产品产量相当,用于生产乙产品的主要原材料B材料多年来一直由五个主要供应商供货,但加权平均价格平稳上升。2004年后半年B材料的加权平均价格为每公斤400元,2005年同期加权平均价格上升了12.5%。按惯例,X公司采用赊购的方式取得B材料,每年1月份和7月份各结算一次材料款,付清此前半年间的款项。经查, X公司2004年12月31日经审计并被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相关资料显示的应付账款余额为1130万元(该公司2004年度没有发生预付账款业务),流动负债为7533万元; 2005年12月31日未经审计的会计资料显示的应付B材料款项的余额(该公司2005年仍然没有发生预付账款业务)上升为1241万元,流动负债为10270万元。
资料六:×公司2004年度已审及2005年度未审的与甲产品、乙产品相关的产成品、在产品及主要原材料等存货组成项目的期末余额如下:

资料七:关联方交易情况
×公司拥有运输车辆若干,长期从事货运服务业务。服务的主要的对象为×公司拥有80%表决权资本的D有限责任公司。除此之外,偶尔也承接其他非关联企业的运输业务。×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已按规定将该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公司将其为D公司提供货运服务事宜在2005年度合并会计报表附注的“本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部分披露为:
2005年度,本公司为D公司提供货运服务所收取并确认的货运服务收入为240万元,占全年货运收入290万元的82.8%,收费标准是向其他非关联企业提供同样服务所收费用的120%。 2004年度该项收入为220万元。
资料八:销售退回情况
×公司于2005年10月向H公司销售一批乙产品,按规定在当月确认收入1000万元、结转成本900万元。由于质量问题,该批产品于2006年1月15日被退回。×公司将该销售退回事宜在2005年度合并会计报表附注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部分披露为:
本公司于2005年10月向H公司销售一批乙产品,当月已收取货款并按规定在当月确认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结转成本900万元。由于质量问题,该批产品于2006年1月15日被退回,本公司因此调整了2006年1月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并已于当月月底退回全部货款。
[要求]
(一)针对资料一,指出×公司甲、乙产品的应收账款资料是否存在不合理或可能的不合理之处,简要分析或说明可能的原因。
(二)假定注册会计师已通过实施监盘和检查程序证实资料二正确无误,指出其列示的数据与资料一中的相关数据是否存在矛盾或不一致之处?简要说明理由。
(三)假定资料三尚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你作为注册会计师,请对资料三实施检查程序,分析并指出资料三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并指出这些不合理或可能的不合理之处对会计报表的可能影响。
(四)针对资料四及与其相关的其他资料,必要时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分析并指出×公司的×一型和Y一型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或其他相关资料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简要说明原因。
(五)假定X公司对乙产品的生产是均衡进行的。针对资料五,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并判断×公司与B材料相关的应付账款是否存在不合理或可能不合理的情况;
(2)如果怀疑×公司存在低估账款的情况,指出在通常情况下,×公司可能采取哪些低估应付账款的基本方式。
(3)针对每种低估应付账款的方式,分析函证程序的有效性或局限性。
(六)假定×公司2005年甲产品单位成本为7500元,单位售价约9750元;2005年乙产品单位成本为800元,单位平均售价为1200元,假定×公司的其余存货项目中没有发现重大差异。
(1)假定经实施监盘、计价程序后注册会计师确认的2005年甲产品存货期末余额与会计资料核对相符,请选择适当比例,进行分析性复核,指出×公司2005年甲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如认为高估或低估主营业务收入的情况,请进一步推断高估或低估的金额,并具体指出你认为合理的2005年由销售甲产品而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具体金额和依据;
(2)假定你是注册会计师李欣,请选择适当的比率进行分析性复核,判断×公司2005年度乙产品的相关资料是否合理,简要说明理由;
(3)假定注册会计师经实施及函证程序后确认,在×公司确认的乙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中有291万元属于寄销在国外的产成品,这部分实际上并未销售。根据这一情况对资料六中×公司2005年度乙产品的相关金额进行调整后能否认可调整后金额的合理性?简要说明理由;
(4)假定注册会计师通过监盘和计价测试程序确认×公司乙产品的期末结存情况账实相符,请合理推断乙产品2005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并简要说明理由。
(七)根据资料七,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公司对所述关联方交易的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相关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如果×公司占D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为15%且不拥有实际控制权,指出×公司对所述关联方交易的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相关规定。
(八)依据资料八,指出×公司对所述销货退回业务的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需要提请×公司调整的,请直接列示审计调整分录(分录无须考虑税、费及损益结转和对所得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