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过于自信的过失
 - B.疏忽大意的过失
 - C.间接故意
 - D.直接故意
 
- A.涉税案
 - B.公司、企业人员受贿案
 - C.非法拘禁案
 - D.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案
 
- A.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
 - B.维护国家安全
 - C.做好群众工作
 - D.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
 
- A.可以中止和中断
 - B.可以中断和延长
 - C.可以延长
 - D.可以中止和延长
 
- A.1,15,30
 - B.2,30,60
 - C.1,30,60
 - D.2,15,30
 
- A.“大兵团作战”
 - B.分散地对案件各个侦破,将犯罪分子逐个制服
 - C.集中优势兵力
 - D.重点打击首要分子
 
- A.不享有。因为乡人民政府的批准行为不是针对王某作出的,因而王某不能针对该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 B.享有。因为王某处于乡人民政府批准行为的相关人地位,受到该行为效力的影响
 - C.不享有。王某所受的侵害来自吴某的建房行为,与之发生争执的也是吴某,因而王某应以吴某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而不能以乡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 D.享有。王某是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相邻权人
 
- A.国务院
 - B.国家烟草专卖局
 - C.C省烟草专卖局或D省烟草专卖局
 - D.A市人民政府和B市人民政府
 
- A.家长对教育行政部门作出的不同意五岁半儿子入学的教育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 B.某区公安分局为防止涉嫌敲诈勒索的刘某逃避侦查而作出的监视居住决定,限制其活动区域和住所,刘某不服,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 C.某建筑公司对县劳动局作出要求该公司支付工资的行政处理决定书不服而以劳动局为被告起诉的
 - D.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具介绍信(实为一行政委托)的行为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的,属于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 A.严格执法
 - B.执法为民
 - C.依法行政
 - D.执法为公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