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某城镇雨水管道工程为混凝土平口管,采用抹带接口,总长900m,埋深6m,场地无需降水施工。
项目部依据合同工期和场地条件,将工程划分为A、B、C三段施工。每段长300m,每段工期为30天,总工期为90天。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原材料、沟槽开挖、管道基础浇筑制定了质量控制保证措施。其中,对沟槽开挖、平基与管座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保证措施作了如下规定:(1)沟槽开挖时,挖掘机司机按测量员测放的槽底高程和宽度成槽,经人工找平压实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平基与管座分层浇筑,混凝土强度须满足设计要求;下料高度大于2m时,采用串筒或溜槽输送混凝土。
沟槽开挖过程中,槽壁变形量显著增大。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槽顶地表出现许多平行沟槽裂缝。但施工单位对此没有在意,继续按原方案开挖。当沟槽施工至5m深时,基坑出现了明显的坍塌征兆。项目经理决定对基坑进行加固处理,组织人员在坑内抢险,但已经为时过晚,基坑坍塌造成了多人死亡的事故,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项目部还编制了材料进场计划,并严格执行进场检验制度。由于水泥用量小,按计划用量在开工前一次进场入库,并作了见证取样试验。混凝土管按开槽进度及时进场,由于C段在第90天才完成拆迁任务,使工期延迟30天。浇筑C段的平基混凝土时,监理工程师要求提供所用水泥的检测资料后再继续施工。
问题:
1.指出质量保证措施(1)、(2)存在错误或不足,并改正或补充完善。
2.本工程施工时,项目经理在安全管理上犯了哪些重大错误?
3.为什么必须提供所用水泥检测资料后方可继续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