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答题训练集(1)

0
收藏   分享
  • 卷面总分:10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考试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5次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简介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答题训练集(1),考前模拟练习,考试必备试题,共100分。

  • 案例分析题
试卷预览
1

某市地势较平坦,水网密集。高程在 28~30m之间,雨季农村地区洪水频发。现委托某测绘单位开展防洪处理和分析工作。 包括制作处理防洪专题数据、 开展洪水风险模拟分析,为防灾减灾提供信息支撑。

1.已有数据:

(1)2015年1:10000分幅地形图数据,包括居民地、道路、河流、湖泊、植被等, 1980西安坐标系。

(2)2015年0.5m分辨率DOM,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CGCS2000)。

(3)2015年1:10000DEM,5m格网,CGCS2000坐标系。

(4)2015年县(区)级行政区划数据,包括行政代码、行政区名、辖区面积等属性,1980西安坐标系。

(5)2015年GPS采集的重要公共场所点状数据,如学校、医院、车站等,属性包括名称、类型、门牌地址等, WGS-84坐标系。

(6)2015年GPS采集的应急救援物资存放点数据, 属性包括类型、地址、管理人、联系电话等,WGS-84坐标系。

(7)2015年的居民点数据,包括名称、所属行政区名称、人口数、户数等属性, WGS-84坐标系。

2.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要求:

(1)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全部采用 CGCS2000坐标系。

(2)采用GIS空间分析法,进行洪水淹没模拟分析。 假设洪水达到某水位高度时,分析可能出现的受灾范围、面积、居民点个数、人口数和户数等:寻找离受灾居民点最近的应急救援物资存放点以及最佳调运路线等。(3)编写分析统计报告,制作防洪预案。

问题:

1.在空间分析时,上述已有数据中哪些需要进行坐标系转换。

2.采用空间分析法查找离每一个受灾居民点最近的应急救援物资存放点,请简述作业步骤。

3.简述在模拟分析洪水位到达 20m,按县(区)统计可能淹没的村庄数量及户数的过程。

1

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市市政管理数据库建设任务,包括收集整合已有的大比例尺基础数据、市政管理专题数据等,建立市政管理数据库,并开发市政管理信息系统,为市政管理工作服务。

1、已收集的数据:

(1)中心城区(500km2)2010年1:2000地形图,包括房屋、交通、水系、植被、地貌、管线等要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斯—克吕格投影。

(2)中心城区2013年地名地址点数据,包括坐标(x,y)、门牌号、名称等属性信息,1980西安坐标系。

(3)中心城区2010年市政专题空间数据,包括路灯、雨水井盖、污水井盖、自来水井盖、煤气井盖、电杆、变压器等不同类型的点状要素,CGCS2000。

(4)中心城区2013年表格形式的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及其附近的门牌地址等市政专题数据。

(5)全市域(8000km2)2013年导航电子地图数据中的道路网和兴趣点信息,WGS84坐标系。

2、需完成的工作:

(1)从已收集的数据中选取房屋、交通、水系、地名地址、兴趣点等要素进行整合处理,形成中心城区范围的基础要素图层,坐标系与1:2000地形图一致。

(2)对表格形式的市政专题数据进行处理,形成空间数据图层,并与已有的市政专题空间数据一同建库。

(3)对市政管理专题要素图层进行更新,涉及路灯、雨水井盖、污水井盖、自来水井盖、煤气井盖、电杆、变压器、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等,要求现势性达到2014年6月。

(4)将市政管理专题要素与最近的兴趣点进行关联,并将该兴趣点的名称转存入该市政要素的属性字段。

(5)开发市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市政管理基础要素图层、市政管理专题要素图层的管理,进行分层叠加、查询、统计、分析等操作。

问题:

1、简述对表格形式的市政专题数据进行处理建库的过程。

2、简述市政管理专题要素更新的技术流程。

3、简述市政管理专题要素与最近的兴趣点进行关联和属性转存的方法及过程。

4、简述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统计某兴趣点周边500m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市政要素数量的过程。

1

1)项目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手段越来越自动化,数据采集(获取)方式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测量数据急剧增加,数据处理也更加科学与复杂,对测量成果的存储管理、供应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纸为载体的文本保存成果模式,对成果的充分利用及加工极为不便,并且难以长期有效存放这些成果,基础测绘成果更新也对这些资料的管理、提供与使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功能齐全、性能良好、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的大地测量数据库系统,不仅能实现对成果的长期、安全、可靠地保存与管理,而且以先进的手段全面替代旧的文本资料查阅与使用方式,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不同用户对资料的使用要求。为此××省测绘局决定立项研究开发××省大地测量数据库系统。

2)目标和主要功能

针对大地测量数据管理和应用分发需要,完成大地测量数据库建设,系统要做到数据齐全、功能完备、安全可靠、性能优良、使用方便、界面美观、响应速度快,随着技术的发展利于更新维护。

系统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成果检索功能,数据处理功能,统计、报表及绘图的输出功能,数据库的管理、更新及维护功能。

3)资料收集

(1)三角点资料

各一、二等三角点绝大部分参加了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其他各有关测绘部门为了各自的使用目的,依据当时细则,在本区境内进行了局部区域的三角测量,并由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了严密平差计算,求得1980西安坐标系的精确坐标。

(2)水准点资料

自1976年以来,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国家地震局和水利部等多家单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完成了全国一、二等水准网的布测工作。国家一、二等水准网数据处理工作分别于1985年和1990年完成。通过全国一、二等水准网布测和整体平差,建立了新的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省一、二等水准路线长度为×××公里,路线条数为×××条,点数为×××点;三、四等水准路线长度为×××公里,水准路线条数为×××条,点数为×××点。

4)问题

(1)本案例收集的大地测量数据资料是否充分?

(2)设计大地测量数据库时各类数据如何存储?如何建立各类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3)筒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支撑环境。

(4)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的设计流程,绘制设计流程图(技术路线图)。

(5)逻辑模型设计是由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表1-15给出了GNSS点位的逻辑模式,有何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