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考试试题《测绘案例分析》章节练习(3)

0
收藏   分享
  • 卷面总分:10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考试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10次
  • 作答时间:180分钟
试卷简介

注册测绘师考试试题《测绘案例分析》章节练习(3),本试卷总分100分。

  • 案例分析题
试卷预览
1

1)工程概况

(1)任务来源

为了满足产权登记的需要,××测绘技术公司受××公司委托,对××住宅小区进行房产测绘。该小区共有建筑56栋,规划建筑面积22.5万m2,有独栋、多层住宅、小高层和综合服务楼等多种建筑形式。

(2)测区范围

该项目测区位于××区,东起机场路,西至将军路,北临秦淮路,南达天源路。

(3)测绘工作量

测绘工作量主要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面积测算、房产图绘制、房产分户测量及成果资料检查与验收等。

2)已有资料

(1)测区附近的控制成果;

(2)本建筑项目的房屋用地文件;

(3)各建筑的规划审批、验收文件;

(4)各建筑物的设计文件;

(5)该项目房屋预售文件;

(6)其他相关文件资料。

3)引用技术文件

(1)《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

(2)《房产图图式》(GB/T17986.2-2000);

(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4)《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5)《××市房产测绘规则》;

(6)本宗房屋相关的、有效的规划、城建、房地产主管部门批文或约定。

4)测量技术方案

(1)精度指标

本项目采用二级房产面积测算精度,具体指标如表4-3所示。

        (2)房产平面控制

(D检核附近已有控制点,保证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末级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土62.5px。

②加密控制点,保证房产平面控制点的密度在建筑物密集区的平均间距在lOOm左右,建筑物稀疏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200m左右。

(3)房产调查(参见规范,此处略)

(4)房屋要素测量

(5)房产图绘制

(6)房产面积测算

(7)权属备案

5)测量组织及工作计划

(1)人员安排

项目负责人1人;

两个测量小组队,每组配备技术人员2人。

(2)投入设备

全球定位GPS-RTK测量系统2台套;

莱卡手持式测距仪4台,设备编号:CJY0301~CJY0304。

便携式计算机4台;

作业车1辆。

(3)工作计划

测量任务工期2个月,具体安排如下:

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31日完成外业数据采集、调查工作;

2012年6月1日2012年6月30日完成内业数据处理、面积计算及绘图工作。

6)提交成果资料

(1)房产测绘技术设计书。

(2)成果资料索引及说明。

(3)控制测量成果资料。

(4)房屋及房屋用地调查表、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5)图形数据成果和房产原图(分幅、分丘、分户)。

(6)项目技术总结。

(7)检查验收报告。

(8)计算所依据的分摊文件、测算过程需要说明的文件。

(9)数据库文件(符合本市房产管理系统要求)。

(10)委托单位提供的其他文件。

7)问题

(1)现行房产测量规范对房产测绘的精度有哪些要求?

(2)简述商住楼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

(3)房产变更测量的精度有哪些要求?

1

1)任务来源及目的

受××海事局委托,××测绘有限公司承接长江下游××至××段(约360km)水下地形测量工作。

该项目的目的是为满足海事部门管理用图及长江××段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补充和更新,故需要全面施测该地区的航道水下地形。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8°29’至东经121°21’,北纬31°29’至北纬32°20’。主航道全长约360krn,总计水下地形测量面积1500km2,岸上部分南北两岸均按200m宽度计算,约350km2。

测区地处我国东部,属于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雨量充沛,多集中于春夏两季,季风现象显著,风雾较多。

测区水位变化主要受潮汐控制,最高最低水位变化一般不超过6m,但潮差变化最大达5m左右。涨潮时产生剧烈的溯江流。一天之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潮位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表现为半日潮或不规则的半日潮,一般是自上而下递增,越近长江口潮差越大。落潮时含沙量大于涨潮时的含沙量,流速一般是落潮时流速大于涨潮时的流速。

测区江面宽阔,洲滩众多,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水下地形及水流条件较为复杂,两侧岸线地形复杂,码头林立,且多矶石、丁坎、边滩、石堆,洲滩植被丛生面积大,潮涨淹潮落露,交通不便。测量船无法接近,测量工作量大,技术复杂程度高。

3)技术标准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lT18314-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4)《水位观测标准》(GBlT50138-2010);

(5)《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1998);

(6)《中国海图图式》(GB12319-1998);

(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2006);

(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

(10)《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

(1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1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4)技术要求与精度指标

(1)平面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一克吕格投影,30分带,中央经线1200。

(2)高程系统;岸上部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1m;水下部分成图采用理论最低潮面。

(3)成图比例尺:1:20000,等深距5m。锚地、临时停泊区、渡运水域、桥区等比例尺为1:5000,等深距1m。

(4)平面定位:采用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不再架设参考站。现场测量时,沿江两岸的c级或D级控制点及四等水准点实测坐标应与已知坐标进行比较'平面位置各分量较差应小于±0.05m,高程较差应小于士0.10m。

(5)水位观测:采用GPS-RTK定位技术接测水位(水面高程),在徕卡GPS接收机中设置自动记录模式,每60s记录一次。

(6)精度要求。

①地形测量基本精度要求,见表2-4.

        ② 深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1.5mm。

③ 深度误差:在不考虑平面位移的情况下,水深测量的深度误差应小于表2-5规定。

  对山区河流水深小于5m的硬底质水域,深度误差应不大于0.15m。

④转换参数的计算要求:测区全长约360km,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应将整个测区分成多段求解坐标转换参数。转换方法用经典三维转换方法计算7个参数,转换后各参量残差应小于±0.05m。

5)测区已有资料

(1)C级GPS网控制点××点。

(2)D级GPS控制点××点。

(3)测区沿线四等水准成果。

(4)测区2005年施测的长江岸线1;10000带状地形图。

6)测量组织及工作计划

(1)人员安排

①项目负责人2人;

②两个测量分队,每队配备技术人员3人;

③后勤保障2人;

④潮位观测3人。

(2)投入设备

①全球定位GPS测量系统:7台套;

②多波束测深系统:2台套;

③测深仪:4台;

④计算机:10台;

⑤专业测量船:2艘;

⑥汽车:2辆。

(3)工作计划

测量任务工期12个月,具体安排如下:

2005年5月1日—2005年8月10日完成××段外业数据采集工作;

2005年8月11日~2005年11月10日完成××段外业数据采集工作;

2005年11月11日—2006年3月20日完成××段外业数据采集工作。

内业工作分期、分段同时处理。

7)提交成果

(1)控制点检测成果;

(2)技术设计书;

(3)原始测量记录、数据文件等;

(4)技术总结和检查报告;

(5)纸质地形图1套;

(6)电子地形图(光盘)2套。

8)问题

(1)简述采用GPS-RTK定位技术测定水下地形点高程的计算方法。

(2)在海道测量工作中定位方法有那些?

(3)海道测量工作中,对定位中心与测深中心应有哪些要求?

(4)海洋测绘归档成果资料主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