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初中毕业
- B.高中毕业
- C.中专毕业
- D.大专毕业
- A.1
- B.3
- C.6
- D.9
- A.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至下一年的此日
- B.每年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 C.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至下一年的此日
- D.申报税务登记之日起至下一年的此日
- A.会计资料
- B.会计管理制度
- C.财务制度
- D.会计监督
- A.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行为
- B.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
- C.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行为
- D.一般违纪行为,免于处罚
- A.改变计量方法
- B.采用挖补手段改变会计凭证
- C.以虚假经济业务为前提,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
- D.采用涂改手段改变会计凭证的真实性
- A.会计机构负责人
- B.总会计师
- C.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
- D.单位负责人
- A.3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
- B.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
- C.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 D.3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
- A.审计部门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部门
-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 A.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
- B.较系统地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
- C.取得博士学位,并担任会计师职务2~3年
- D.取得硕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或大学本科毕业并担任会计师职务4年以上
- A.拒绝接受,并报告领导,要求查明原因
- B.应予销毁,并报告领导,要求查明原因
- C.拒绝接受,并不能让经办人员进行更正、补充
- D.予以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按规定进行更正、补充
- A.签名
- B.签名或盖章
- C.盖章
- D.签名并盖章
- A.1
- B.2
- C.3
- D.5
- A.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 B.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企事业单位
- C.国有企业、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
- D.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
- A.会计市场的准入管理
- B.会计市场过程的监管
- C.会计市场运行的管理
- D.会计市场退出管理
- A.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 B.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 C.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 D.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 A.其编制依据可根据编制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B.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
- C.只要有充分理由,编制依据可不一致
- D.客观上要求其编制依据的一致性,但经有关领导批准,允许其出现不一致
- A.明确业务环节
- B.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
- C.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 D.参与决策
- A.内部监督
- B.内部审计
- C.内部控制
- D.会计管理
- A.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B.固定资产卡片
- C.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 D.月度财务收支计划表
- A.董事会
- B.监事会
- C.经理
- D.员工
- A.单位负责人
- B.董事长
- C.经理
- D.员工
- A.发展作用
- B.预防保护作用
- C.服务促进作用
- D.评价鉴证作用
- A.分科
- B.两次
- C.一次性
- D.一年
- A.财政部
- B.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C.证券监督委员会
- D.审计署
- 26
-
会计法律需由( )制定。
- A.国务院
- B.财政部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 A.1986年7月
- B.1990年12月
- C.2000年6月
- D.2000年8月
- A.会计法律
- B.会计部门规章
- C.会计行政法规
- D.地方性会计法规
- A.《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 B.《总会计师条例》
- C.《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 D.《企业会计准则》
- A.会计制度
- B.法律制度
- C.规章制度
- D.会计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