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注册验资临时存款账户采用核准制
- B.临时存款账户可以支取现金
- C.异地临时经营活动中可以使用临时存款账户
- D.临时存款账户有效时间不得超过两年
- A.一般存款账户
- B.基本存款账户
- C.个人结算账户
- D.单位银行结算账户
- A.基本建设资金
- B.证券交易结算资金
- C.异地临时经营活动
- D.支付工资
- A.1干元
- B.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C.3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
- D.5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
- A.伪造会计凭证行为
- B.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行为
- C.伪造全计帐薄行为
- D.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行为
- A.借款转存
- B.现金支取
- C.借款归还
- D.现金缴存
- A.甲公司的做法违反了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
- B.甲公司的行为属于私设会计账簿进行核算的行为
- C.对该行为,应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
- D.对单位的该项行为处以罚款,那么应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A.由于已经按照规定办理了交接手续,因此该顶替工作是合法的
- B.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
- C.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应该自行监交
- D.出纳不能顶替其收入的登记工作,但可以顶替支出和费用的登记工作
- A.该公司领导拒绝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得拒绝财政机关的检查
- B.财政部门无权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查
- C.财政部门应与审计、税务部门联合进行检查
- D.由于财务部门负责人不在场,因此该公司可以拒绝接受检查
- A.由于是发票金额的错误,因此可以在发票上直接更正后入账
- B.王某的做法是可以的,也可以在发票上更正后再由开具单位在更正处签章
- C.王某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且只有这一种处理方式
- D.该发票不能做任何涂改和更正,入账应以实际结算金额为准,不需要重新开具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 B.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
- C.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 D.新闻媒体监督.
- A.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B.因贪污、挪用公款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得取得或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C.违反会计制度,被依法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得取得或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D.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得取得或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A.查账征收适用于掌握税收法律法规,账簿、凭证、财务会计制度比较健全,能够如实反映生产经营成果,正确计算应纳税款的纳税人
- B.由税务机关对纳税申报人的应税产品进行查验后征税,并贴上完税凭证、查验证或盖查验戳的征收方式为查验征收
- C.县级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设置账簿或暂缓建账的小型纳税人适用定期定额征收方式.
- D.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法定义务人,在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时,从所支付的款项中直接扣收税款的方式称为代收代缴
- A.劳动报酬所得
- B.稿酬所得
- C.保险赔款
- D.彩票中奖所得
- A.金额
- B.收款人名称
- C.付款人名称
- D.出票日期
- A.恪守信用,履约付款
- B.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
- C.银行不垫款
- D.付银行利息
- A.开户单位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 B.开户单位支付现金,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
- C.现金使用限额一般按照单位3~15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确定
- D.特殊情况下,可以将单位收入的现金按照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
- A.出租人
- B.承租人
- C.发包人
- D.承包人
- A.银行本票
- B.银行汇票
- C.委托收款
- D.支票,
- A.筑业
- B.文化体育业
- C.服务业
- D.金融保险业,
- A.办理人民币业务
- B.办理外币业务
- C.是活期存款账户
- D.是定期存款账户
- A.设立临时机构
- B.注册验资
- C.基本建设资金
- D.异地临时经营活动
- A.开户单位必须按国家规定收支和使用现金,接受开户银行的监督
- B.国家鼓励转账结算,减少使用现金。
- C.开户单位的经济往来,除按规定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 D.开户银行依法对开户单位的现金收支、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 A.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
- B.会计理论与实务
- C.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 D.财务、会计法规制度
- A.爱岗敬业
- B.诚实守信
- C.廉洁自律
- D.客观公正
- A.不得提前
- B.可以提前
- C.不得延迟
- D.可以延迟
- A.两者在作用上相互补充
- B.两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
- C.两者实现形式相同
- D.两者在地位上相互转化、相互吸收
- 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l年的个人
-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的个人
- D.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
- A.社会舆论监督
- B.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 C.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会计工作社会监督
- D.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会计工作政府监督
- A.是否依法设账
- B.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 C.会计核算的合法性
- D.会计工作人员的任职条件
- A.取得索取销售额凭据
- B.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
- C.货物发出
- D.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
- A.对于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需要销毁时,应由单位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
- B.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单位会计机构和档案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会计档案
- C.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需要销毁
- D.正在项目建设期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需要销毁
- A.会计职业道德
- B.会计法律制度
- C.既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也违反了会计法律制度。
- D.两者均没有违反
- A.基本存款账户
- B.一般存款账户
- C.临时存款账户
- D.专用存款账户
- A.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
- B.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 C.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 D.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一,
- A.金融保险业
- B.服务业
- C.建筑业
- D.娱乐业
- A.汇票到期日前
- B.1个月内
- C.3个月内
- D.2个月内
- A.25%
- B.10%
- C.15%
- D.20%
- A.个体工商户
- B.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
- C.有限责任公司
- D.在中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个人
- A.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部门
- B.各级人民政府的监察部门
- C.上一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
- D.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
- A.一张原始凭证所列内容需要几张记账凭证共同负担
- B.一张原始凭证所列内容需要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
- C.一张原始凭证所列内容需要几个单位共同负担
- D.以上各项均可
- A.单位营业收入
- B.会计人员数量
- C.会计业务的需要
- D.单位的规模
- A.真实性
- B.可比性
- C.重要性
- D.谨慎性
- A.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
- B.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
- C.有书面合同的赊销方式销售货物
- D.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 A.0.54
- B.0.9
- C.1.2
- D.1.5
- A.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Il%、2%、2.5%
- B.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2%、l.5%
- C.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1%、2%、l.5%
- D.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2%、2.5%
- 67
-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清算。该账户每日发生的支付,于当日营业终了前由代理银行在财政部批准的用款额度内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营业中单笔支付额(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应及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 A.1000
- B.2000
- C.3000
- D.5000
- A.3,2
- B.5,2
- C.2,3
- D.2,5
- A.2个工作日
- B.3个工作日
- C.5个工作日
- D.7个工作日
- A.1个月
- B.2个月
- C.3个月
- D.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