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信用卡有效期满45天后,持卡人不更换新卡的
- B.信用卡挂失满30天后,没有附属卡又不更换新卡的
- C.信用卡被列入止付名单,发卡银行已收回其信用卡30天的
- D.持卡人要求销户或担保人撤销担保,并已交回全部信用卡45天的
- A.向人民法院起诉
- B.采取《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
- C.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D.请求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 A.协调能力
- B.会计实务应用能力
- C.会计处理方法操作能力
- D.综合分析能力
- A.会计理论与实务
- B.管理理论与实务
- C.财务、会计法规制度
- D.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 A.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
- B.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
- C.进行财产清查
- D.会计事项相关人员职责权限应当明确
- A.全面熟悉单位经营活动的业务流程
- B.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 C.代替领导决策
- D.积极参与管理
- A.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
- B.审核原始凭证
- C.填制记账凭证
- D.定期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资料
- A.企业筹办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
- B.购买原材料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利息支出
- C.建造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利息支出
- D.购置无形资产期间的利息支出
- 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 B.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 C.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 D.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 A.会计报表
- B.会计报表附注
- C.会计账簿
- D.会计凭证
- A.如果在入账前发现错误,可撕毁重新填制
- B.如果在入账后发现错误,可撕毁重新填制
- C.如果在入账后发现错误,应按更正错账的方法更正并签章,不得撕毁
- D.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当年发现填写错误,应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
- A.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角”为止的,在角之后未写整字
- B.票据的出票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 C.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前填写了人民币符号
- D.“1月19日”出票的票据,票据的出票日期填写成为“零壹月壹拾玖日”
- A.国务院证券监管部门
- B.国务院财政部门
- C.国务院审计部门
- D.国务院税务部门
- A.在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必须使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 B.在我国境内的内资企业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其本国货币为记账本位币
- C.原则上使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可使用一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
- D.无论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在编报财务会计报告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记账本位币
- A.授权批准控制
- B.预算控制
- C.实物控制
- D.货币资金控制
- A.10天
- B.15天
- C.30天
- D.3个月
- A.1~2
- B.3~5
- C.3~7
- D.10~30
- A.该汇票无效
- B.该背书转让无效
- C.背书人对其后手的背书行为不承担票据责任
- D.背书人对其后手的背书行为应承担票据责任
- A.预留签章管理
- B.开户许可证管理
- C.营业执照管理
- D.密码管理
- A.单位银行卡备用金
- B.借款转存
- C.社会保障基金
- D.金融机构存放同业资金
- A.25天
- B.30天
- C.52天
- D.60天
- A.3
- B.4
- C.5
- D.6
- A.用于转账结算
- B.可背书转让
- C.既可用于转账结算,也可用于支取现金
- D.无需承兑,见票即付
- A.采取涂改手段改变会计凭证的真实内容
- B.采取挖补手段改变会计凭证的真实内容
- C.改变计量方法手段
- D.以虚假经济业务为前提,编造虚假会计凭证
- A.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据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会计资料编制
- B.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提供期限应当符合法定要求
- C.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
- D.各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在上报有关部门前,必须经注册会计师的审核签字并盖章
- A.5%;2000
- B.3%;1000
- C.5%;1000
- D.3%;2000
- A.医院药品库房记账员岗位
- B.医院门诊收费员岗位
- C.会计电算化岗位
- D.商场收银员岗位
- A.在背书过程中,乙背书给丙,丙又背书给丁,这属于一般背书
- B.在背书过程中,丁又背书给乙,这属于回头背书
- C.在行使追索权时,持票人乙只能向其前手甲行使
- D.在行使追索权时,持票人乙可以向甲、丙、丁行使
- A.开业登记
- B.注销后办理开业登记
- C.变更税务登记
- D.注销登记
- A.会计职业道德的强制性
- B.会计职业道德的利益性
- C.会计职业道德的社会性
- D.会计职业道德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