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公示催告
- B.诉讼
- C.挂失止付
- D.刊登遗失声明
- A.人民法院
- B.中国人民银行
- C.财政机关
- D.公安局
- A.1 000
- B.6 000
- C.10 000
- D.15 000
- A.1 000
- B.6 000
- C.10 000
- D.15 000
- A.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
- B.如所属单位负责人与办理交接手续的会计机构负责人有矛盾,交接时需要主管单位派人会同监交
- C.接管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前的账簿,不得擅自另立账簿,以保证会计记录前后衔接,内容完整
- D.移交清册一般应填制一式两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
- A.原始凭证上的金额,是反映经济业务事项情况的最重要的数据
- B.原始凭证金额错误的,如随意更改,容易导致舞弊,不利于确保原始凭证的质量
- C.原始凭证金额错误的,只能由原始凭证出具单位重新开具
- D.原始凭证开具单位对于填制有误的原始凭证负有更正和重新开具的义务,不得拒绝
- A.财政部门
- B.甲公司开户银行
- C.中国人民银行
- D.乙公司开户银行
- A.李某对3张更改的发票予以报销的做法不符合规定
- B.李某对3张更改的发票予以报销的做法符合规定
- C.李某应对发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审核
- D.李某有权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拒收,不予报销
- A.张某已办理交接手续,且接替者李某在交接时并没有发现这些问题,故此理由可以理解
- B.张某应该对工作期间的资料存在的问题承担法律责任
- C.会计资料移交后,发现的一切问题由接管人员负责
- D.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 A.应该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
- B.财务科的一名会计可以负责监交,只要有签字就可以
- C.李某发现存在“白条抵库”问题,应由李某上岗后负责查清处理
- D.李某发现存在“白条抵库”问题,应由张某负责查清处理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性质不同
- B.作用范围不同
- C.实现形式不同
- D.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 A.财政直接支付
- B.财政工资支付
- C.财政转移支付
- D.财政授权支付
- A.被吊销营业执照
- B.迁址需要变更开户银行
- C.到外地临时经营
- D.宣告破产
- A.开户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现金账目。逐笔记载现金支付
- B.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 C.单位可以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 D.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
- A.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
- B.建筑业
- C.邮电通信业
- D.娱乐业
- A.保密性
- B.完整性
- C.季度性
- D.统一性
- A.各单位必须设置会计机构
- B.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
- C.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负责人
- D.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
- A.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 B.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 C.总账
- D.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 A.开户银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核定开户单位3天至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库存现金限额
- B.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可以多于5天,但不得超过10天
- C.开户单位需要增加或减少库存现金限额的,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开户银行核定
- D.商业和服务行业的找零备用现金也要根据营业额核定定额,但不包括在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之内
- A.公开透明原则
- B.公平竞争原则
- C.公正原则
- D.诚实信用原则
- A.直接缴库
- B.集中汇缴
- C.过款户上缴
- D.单位层层上缴
- A.单位负责人
- B.总会计师
- C.会计机构负责人
- D.出纳人员
- A.确定的金额和付款人名称
- B.委托收款凭据名称及附寄单证张数
- C.收款人名称和收款人签章
- D.收款日期
- A.违反规定开立银行结算账户
- B.伪造证明文件欺骗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
- C.违反规定不及时撤销银行结算账户
- D.变造证明文件欺骗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
- A.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收付
- B.借款转存
- C.现金支取
- D.借款归还
- A.对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手续的纳税人,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 000元罚款
- B.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 C.对伪造税务登记证件,情节严重的,处30 000元罚款
- D.对买卖税务登记证件的纳税人,处6 000元罚款
- A.基本存款账户
- B.一般存款账户
- C.预算单位专用存款账户
- D.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 A.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 B.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
- C.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D.了解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将受到的惩戒和处理
- A.非法人企业
- B.单位设立的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
- C.异地常设机构
- D.民办非企业组织
- A.由受托方代扣代缴
- B.由受托方代收代缴
- C.由委托方自行缴纳
- D.由税务机关查定征收
- A.财政部
- B.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C.全国总工会
- D.中国会计学会
- A.出纳工作
- B.会计工作
- C.审计工作
- D.会计机构负责人
- A.二级
- B.四级
- C.五级
- D.七级
- A.财力保证作用
- B.巩固政权作用
- C.调节制约作用
- D.反映监督作用
- A.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至下一年的此日
- B.每年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 C.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至下一年的此日
- D.申报税务登记之日起至下一年的此日
- A.税收收入
- B.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 C.专项收入
- D.其他收入
- A.如果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
- B.如果是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错误的,可以用红笔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更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
- C.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红字,调减金额用蓝字
- D.如果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 A.6 000
- B.12 000
- C.3 000
- D.30 000
- A.全省范围内
- B.本行业内
- C.全国范围内
- D.财政系统内
- A.原始凭证
- B.会计账簿
- C.记账凭证
- D.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
- A.5,2
- B.3.2
- C.5,3
- D.2.3
- A.国债利息收入
- B.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 C.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 D.财政拨款
- A.2 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 B.5 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C.4 000元以卜10万元以下
- D.5 000元以上8万元以下
- A.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
- B.纳税人抗税的
- C.纳税人转移应纳税收入且拒不提供担保的
- D.纳税人转移应税收入的
- A.直接申报
- B.邮寄申报
- C.数据电文申报
- D.网上申报
- A.由5电通信业
- B.文化体育业
- C.转让无形资产
- D.娱乐业
- A.纳税申报
- B.税务登记
- C.税务稽查
- D.税款征收
- A.贰零零叁年零壹拾月零贰拾日
- B.贰零零叁年壹拾月零贰拾日
- C.贰零零叁年零壹拾月贰拾日
- D.贰零零叁年壹拾月贰拾日
- A.警告,l 000
- B.警告,3 000
- C.处分,3 000
- D.处分,5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