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强制措施是税务机构依法采取的强制追缴手段
- B.强制措施的目的是保障税收安全
- C.任何税务机关的相关税务人员均可采取税收强制措施
- D.强制措施是税务机关对未按规定的期限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采取的措施
- A.税务机关做出的税收保全措施
- B.税务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行为
- C.税务机关作出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
- D.税务机关收缴发票、停止发售发票行为
- A.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事存款中扣缴税款
- B.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 C.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 D.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 A.税收保全是税务机关责成纳税人提供的纳税担保
- B.税收保全适用于所有纳税义务人
- C.税收保全仅适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人
- D.税收保全措施发生在纳税期之前
- A.责令纳税人限期改正,并处2 000以下罚款
- B.责令纳税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2 000元以下罚款
- C.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纳税人人不申报的,属于违反一般税务管理规定的行为
- D.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纳税人人不申报的属于偷税行为
- A.企业缴纳的税收滞纳金15万元不得税前扣除
- B.企业缴纳的税收滞纳金可以税前扣除9万元
- C.未经税务部门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 D.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准备金支出可以税前扣除
- A.日方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40万元
- B.日方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81.7万元
- C.日方公司的应纳所得税为l35万元
- D.日方公司的应纳所得税为l45.425万元
- A.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60万元
- B.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5万元
- C.超过允许税前扣除的部分的业务招待费,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 D.超过允许税前扣除的部分的业务招待费,不得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 A.540万元
- B.800万元
- C.1 000万元
- D.900万元
- A.允许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为5万元
- B.允许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为4.5万元
- C.允许税前扣除的工会经费为10万元
- D.允许税前扣除的工会经费为3.6万元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实施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 B.业务较多的行政单位、社会团体
- C.大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 D.中小型企业
- A.依法开展会计核算和监督,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 B.对单位内部的会计资料和财产物资实施监督
- C.对单位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的检查
- D.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的检查
- A.境内有无住所
- B.境内工作时间
- C.取得收入的工作地
- D.境内居住时间
- A.会计人员职业技能水平
- B.会计机构领导的水平
- C.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
- D.会计人员道德品行水平
- A.领购发票
- B.申请减免税
- C.申请退税
- D.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
- A.需要采购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得
- B.需要采购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在中国境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
- C.为在中国境外使用而进行采购的
- D.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 A.忠于国家
- B.忠于单位负责人
- C.忠于社会公众
- D.忠于所服务的单位
- A.会计法
- B.企业会计制度
- C.总会计师条例
- D.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 A.货物
- B.工程
- C.服务
- D.武器
- A.相互渗透
- B.相互转化
- C.相互重叠
- D.相互吸收
- A.深刻领会会计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发展作用
- B.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
- C.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
- D.促使会计人员锐意改革、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 A.职务过错
- B.领导过错
- C.行政过错
- D.职员过错
- A.销售不动产
- B.跨省承包工程
- C.转让土地使用权
- D.转让无形资产
- A.销售货物收人
- B.租金收入
- C.接受捐款收入
- D.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 A.委托收款
- B.支票
- C.托收承付
- D.汇兑
- A.不断地进行“内省”
- B.提倡“慎独”精神
- C.弘扬高尚情操
- D.虚心向先进人物学习
- A.财政总预算
- B.部门预算
- C.单位预算
- D.工程预算
- A.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
- B.财政专户
- C.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公务卡结算账户
- D.特设专户
- A.企业
- B.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
- C.个体工商户
- D.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 A.财产物资的收发核算岗位
- B.单位内部审计岗位
- C.医院药品药库记账员
- D.商场收银员
- A.20小时
- B.24小时
- C.30小时
- D.48小时
- A.1 500万元
- B.1 900万元
- C.1 470万元
- D.1 870万元
- A.文化体育业
- B.修理修配
- C.金融保险
- D.邮电通信业
- A.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 B.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 C.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 D.会计职业道德管理
- A.背书人
- B.出票人
- C.收款人
- D.付款人
- A.出票金额
- B.付款人名称
- C.付款日期
- D.付款地
- A.性质不同
- B.作用范围不同
- C.表现形式不同
- D.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 A.工资及工资性津贴
- B.各种符合国家规定发放的奖金
- C.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 D.结算起点以上的支出
- A.会计从业资格
- B.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 C.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
- D.代理记账机构的设立
- A.城市信用合作社
- B.农村信用合作社
- C.财务公司
- D.银行
- A.当年12月10 日前
- B.当年2月1日
- C.第二年1月1日
- D.第二年1月10日
- A.具体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
- B.批准本级预算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 C.具体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
- D.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
- A.诚实信用
- B.提高技能
- C.廉洁自律
- D.客观公正
- A.由监交人员负责查清处理
- B.由接管人员负责查清处理
- C.由移交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负责查清处理
- D.由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查清处理
- A.临时存款账户
- B.专用存款账户
- C.一般存款账户
- D.基本存款账户
- A.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营业额
- B.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其他物资,动力价款以及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 C.外汇,有价证券等金融商品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人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 D.娱乐业的营业额为经营娱乐业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 A.行为准则
- B.操作规范
- C.法律规范
- D.职业规范
- A.转账支票可以用于支取现金,也可用于转账
- B.现金支票可以用于支取现金,也可用于转账
- C.普通支票可以用于支取现金,也可用于转账
- D.用于支取现金的支票可以背书转让
- A.尚未汇出
- B.已经汇出
- C.与收款人达成撤销协议
- D.向收款人发出通知而遭拒绝
- A.《会计法》
- B.《公司法》
- C.《刑法》
- D.《审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