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刘某的行为无可非议,因为他也是为企业考虑
- B.刘某存在授意、指使他人编制虚假财务信息的行为
- C.会计人员的行为没有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因为他是听领导的安排办事
- D.会计人员的行为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中的会计员应当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要求
- A.符合,相关负责人都已盖章
- B.不符合,主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和财务部负责人刘某未在财务报告上签字
- C.不符合,只需相关负责人盖章即可,总经理无需签字
- D.不符合,只需总经理签字盖章即可
- A.10 000元
- B.15 000元
- C.20 000元
- D.250 000元
- A.总经理或公司其他负责人
- B.财务部其他会计人员
- C.人事部门负责人
- D.审计部门负责人
- A.4 000元
- B.6 000元
- C.8 000元
- D.10 000元
- A.国务院财政部门
- B.国务院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A.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B.政府税务部门
- C.人民代表大会
- D.政府财政部门
- A.上级政府对编制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和戛求
- B.本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预算收支范围
- C.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 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中长期计划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
- A.法律、法规和本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署
- B.本部门、本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
- C.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
- D.本部门、本单位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 正确
- 错误
- A.预算草案专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的已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
- B.预算草案专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
- C.预算草案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
- D.预算草案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已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会计人员自身必须廉洁
- B.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 C.具有一定的他律性
- D.较多关注公众利益
- A.比例税率
- B.累进税率
- C.定额税率
- D.定率税率
- A.壹月
- B.贰月
- C.叁月
- D.壹拾月
- A.3名以上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职从业人员
- B.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 C.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 D.有健全的代理记账业务规范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 A.财政部门的组织推动
- B.会计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
- C.社会各界齐抓共管
- D.树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
- A.会计档案保管
- B.固定资产卡片登记
- C.收入账目登记
- D.债权债务账目登记
- A.货物
- B.工程
- C.服务
- D.以上都不对
- A.建筑业、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体育业的税率为3%
- B.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税率为5%
- C.金融保险业的税率为8%
- D.娱乐业的税率为5%~20%
- A.基本存款账户
- B.一般存款账户
- C.专用存款账户
- D.临时存款账户
- A.具有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 B.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C.具有大学以上会计专业学历证书
- D.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
- A.无偿性
- B.有偿性
- C.强制性
- D.固定性
- A.国库单一账户
- B.特设专户
- C.财政部零余额账户
- D.预算外资金专户
- A.依法办事
- B.保持独立性
- C.实事求是,如实反映
- D.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 A.征税对象
- B.纳税义务人
- C.税率
- D.纳税期限
- A.受聘税务顾问
- B.办理发票领购手续
- C.制作涉税文书
- D.扣缴税款报告
- A.私设会计账簿
- B.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
- C.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 D.外商投资企业仅使用英文作为会计记录文字
- A.现金支票只能用于现金支取,不能用于转账
- B.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能支取现金
- C.普通支票即可用以支取现金,也可用以转账
- D.划线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得支取现金
- A.《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 B.《总会计师条例》
- C.《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 D.《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 48
-
政府采购方式包括( )。
- A.公开招标
- B.邀请招标
- C.单一来源
- D.竞争性谈判和询价
- A.由会计人员对照标准要求进行自我检查
- B.由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互相检查
- C.由会计职业团体或所在单位组织公开检查
- D.由纪检监察部门组织深入检查
- A.残料价值
- B.过失人、保险公司赔偿部分
- C.已经提取的折旧
- D.减去赔偿款和残料价值之后的净值
- A.清查的方法
- B.清查的地点
- C.清查的时间
- D.清查的范围
- A.清查的方法
- B.清查的地点
- C.清查的时间
- D.清查的范围
- A.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 B.经济活动
- C.单位负责人
- D.财政部门领导
- A.不断地进行“内省”
- B.提倡“慎独”精神
- C.提倡发表个人意见
- D.虚心向先进人物学习
- A.税收
- B.税法
- C.支付结算
- D.国家预算
- A.1000元
- B.1500元
- C.250元
- D.300元
- A.接受培训和自学
- B.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 C.岗位轮换和技能培训
- D.岗位转换和自我学习
- A.农历1月1日起,12月31日止
- B.公历1月1日起,12月31日止
- C.公历1月1日起,6月30日止
- D.农历1月1日起,6月30日止
- A.营业税
- B.车船税
- C.资源税
- D.土地使用税
- A.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 B.预算调整方案由各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具体编制
- C.接受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款项,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 D.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本级预算安排的资金拨付给下级政府有关部门的专款,必须经过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并办理预算划转手续
- A.技术开发
- B.费用收入和支出的登记
- C.市场营销及策划
- D.单位负责人
- A.存款人被撤并、解散、宣告破产或关闭的
- B.存款人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 C.存款人因迁址需要变更开户银行的
- D.存款人尚未结清其开户银行债务的
- A.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 B.税收实体法和税收行政法规
- C.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和外国税法
- D.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 A.最高
- B.最低
- C.一般
- D.基本
- A.中国人民银行
- B.工商银行
- C.招商银行
- D.民生银行
- A.参与管理
- B.提高技能
- C.坚持准则
- D.强化服务
- A.不定期
- B.定期
- C.中期
- D.以上都不对
- A.2002年6月1日
- B.2002年7月1日
- C.2002年5月30日
- D.2002年6月29日
- A.谨慎性
- B.重要性
- C.可靠性
- D.明晰性
- A.支票支付
- B.信用卡支付
- C.非现金支付
- D.汇兑支付
- A.一般存款账户
- B.基本存款账户
- C.临时存款账户
- D.专用存款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