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合法
- B.真实
- C.准确
- D.完整
- A.国有企业
- B.中外合资企业
- C.供销合同
- D.经开户银行审查同意的城乡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
- A.暂停从业资格
- B.给予行政处罚
- C.通报批评
- D.指令其参加继续教育课程
- A.对外投资
- B.资产处置
- C.人员任免
- D.资金调度
- A.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
- B.给予警告
- C.停止现金支付
- D.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 A.会计凭证
- B.会计制度
- C.财务会计报告
- D.财务计划
- A.出纳
- B.稽核
- C.财产物资的收发
- D.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
- 21
-
行业发票适用于( )。
- A.商业零售统一发票
- B.商业批发统一发票
- C.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统一发票
- D.广告费用结算发票
- A.原始凭证
- B.记账凭证
- C.会计凭证
- D.财务会计报告
- A.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解散
- B.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撤销
- C.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 D.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破产
- A.被吊销营业执照
- B.迁址需要变更开户银行
- C.到外地临时经营
- D.宣告破产
- A.定期定额征收.
- B.代扣代缴
- C.代收代缴
- D.委托代征
- A.时间
- B.编号
- C.经济业务内容
- D.金额和记账方向等
- A.提高技能
- B.强化服务
- C.参与管理
- D.奉献社会
- A.将汇票金额全部转让给甲某
- B.将汇票金额的一半转让给甲某
- C.将汇票金额分别转让给甲某和乙某
- D.将汇票金额转让给甲某但要求甲某不得再背书转让
- A.支付个人劳务费
- B.向个人收购物资的价款
- C.出差人员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 D.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
- A.责令限期改
- B.给予行政处分
- C.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D.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做假账
- B.故意销毁会计凭证
- C.贪污
- D.职务侵占
- 32
-
会计人员有权( )。
- A.要求本单位各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和预算
- B.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定定额
- C.监督和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等情况
- D.参加经营管理会议并提出建议
- A.会计法律
- B.会计法规
- C.会计规章
- D.会计政策
- A.记账凭
- B.会计账簿
- C.原始凭证
- D.会计凭证
- A.1年
- B.2年
- C.3年
- D.5年
- A.成本核算工作
- B.固定资产明细账登记工作
- C.出纳工作
- D.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 A.会计记录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 B.民族自治地方只能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 C.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 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 A.《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 B.《外汇管理条例》
- C.《票据管理实施办法》
- D.《证券法》
- A.1个月
- B.2个月
- C.3个月
- D.6个月
- A.3天
- B.5天
- C.7天
- D.10天
- A.查账征收
- B.查定征收
- C.查验征收
- D.核定征收
- A.2007年9月10日
- B.2007年12月10日
- C.2007年8月10日
- D.2007年10月10日
- A.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B.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 C.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 D.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 A.《税收征收管理法》
- B.《海关法》
- C.《海关进口关税条例》
- D.《个人所得税法》
- A.其他会计人员
- B.单位负责人
- C.主管部门委派人员
- D.会计机构负责人
- A.2名
- B.3名
- C.4名
- D.5名
- A.县级以上财政部门
- B.地、市级以上财政部门
- C.县级以上人事部门
- D.地、市级以上人事部门
- A.自每年的2月20日起至7月20日止
- B.自每年的2月20日起至12月20日止
- C.自每年的1月1日起至7月20日止
- D.自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 A.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保持独立性
- B.端正态度、坚持准则、实事求是、保持独立性
- C.公私分明、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保持独立性
- D.端正态度、忠于职守、实事求是、保持独立性
- A.会计法律制度
- B.会计职业道德
- C.道德法庭
- D.社会舆论
- A.查账征收
- B.查定征收
- C.查验征收
- D.定期定额征收
- A.出纳与记账
- B.出纳与现金保管
- C.财务保管与记账
- D.业务经办与财务保管
- A.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B.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 C.3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 D.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A.空头支票
- B.普通支票
- C.可透支支票
- D.空白支票
- A.统一领导
-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 C.分级管理
- D.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 A.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 B.给予警告并处1000元的罚款
- C.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 D.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 A.汇票有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三个基本当事人
- B.汇票是由出票人委托他人支付的票据,是一种委付证券
- C.汇票可以见票即付,也可以约期付款
- D.汇票只能由银行机构签发,非银行机构不得签发汇票
- A.单位银行卡备用金
- B.借款转存
- C.社会保障基金
- D.金融机构存放同业资金
- A.从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
- B.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支付
- C.经开户银行审核批准坐支
- D.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
- A.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 B.伪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 C.设置账外账
- D.报送虚假会计报表
- A.行政处罚
- B.行政拘留
- C.行政处分
- D.责令停业
- A.公历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
- B.农历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
- C.公历年度每年的6月30日
- D.农历年度每年的6月30日
- A.在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必须使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 B.在我国境内的内资企业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其本国货币为记账本位币
- C.原则上使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可使用一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
- D.无论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在编报财务会计报告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记账本位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