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会计从业考试《财经法规》全真模拟试卷(六)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黄某的行为违反了下列哪一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

  • A.参与管理
  • B.爱岗敬业
  • C.诚实守信
  • D.提高技能
3

关于该企业报送年度会计报告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 A.企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 B.企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
  • C.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
  • D.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但审计报告可以在财务会计报告之后提供
4

关于王某直接向出纳员赵某移交债权债务账目登记工作,下列表述错误的有(  )。

  • A.出纳人员不得兼任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因此不能向出纳人员移交
  • B.出纳人员可以兼任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因此可以向出纳人员移交
  • C.-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应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
  • D.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不用监交,可以互相直接移交
27

关于支票叙述正确的有(  )。

  • A.出票人不得签发与其预留银行签章不符的支票
  • B.支票适用于同一票据交换区域
  • C.用于支取现金的支票不能背书转让
  • D.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0日
28

下列关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担任会计专业职务的任职资格
  • B.一种技术职称
  • C.会计从业资格
  • D.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后通过单位的聘任或任命才能担任会计专业职务
29

减税免税是国家对(  )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 A.纳税环节
  • B.课税对象
  • C.税率
  • D.纳税人
30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

  • A.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 B.两者有着共同目标、相同的调整对象
  • C.两者在作用上互相补充
  • D.两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相互吸收
31

下列各项中,属于委托代理记账的委托人的义务的是(  )。

  • A.对本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编制记账凭证
  • B.对在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
  • C.向代理记账机构提供真实、完整的原始凭证
  • D.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资料
32

汇款人申请撤销汇款必须是该款项尚未汇出汇出银行,同时应符合的条件有(  )。

  • A.汇款人出具正式函件或本人身份证件
  • B.汇款人持原信、电汇回单
  • C.汇出银行查明确未汇出款项
  • D.汇出银行收回原信、电汇回单
33

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支出形式包括(  )。

  • A.经济建设支出
  • B.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
  • C.国家管理费用支出
  • D.国防支出
34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免税收入的是(  )。

  • A.国债利息收人
  • B.财政拨款
  • C.符合规定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 D.接受捐赠的收入
36

根据消费税的有关规定,消费税的税率形式有(  )。

  • A.比例税率
  • B.定额税率
  • C.超额累进税率
  • D.超率累进税率
37

下列关于居民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的表述中,说法正确的有(  )。

  • A.企业一般在实际经营管理地纳税
  • B.企业一般在登记注册地纳税
  • C.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登记注册地纳税
  • D.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为纳税地点
38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调动或者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下列各项中,正确的做法有(  )。

  • A.已经受理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经济业务,应注明后移交接替人员
  • B.会计资料如有短缺,必须查明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移交人员负责
  • C.移交人员在办理移交时,要按移交清册逐项移交,接替人员要遂项核对点收
  • D.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向接替人员作出说明
39

专用存款账户是针对特定事项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适用于(  )等专项管理和使用的资金。

  • A.期货交易保证金
  • B.更新改造资金
  • C.政策性房产开发资金
  • D.社会保障基金
40

会计人员岗前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具体包括(  )。

  • A.会计职业道德信念教育
  • B.会计专业学历教育
  • C.获取会计从业资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 D.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41

下列属于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适用范围为(  )。

  • A.借款归还
  • B.筹备摄制组
  • C.公司设立时注册验资
  • D.建筑施工单位在异地的临时经营活动
42

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会计法律制度规定的有(  )。

  • A.某市财政局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进行检查
  • B.某医院在行政办公室设置了会计人员并指定符合条件的会计主管人员
  • C.某大型国有企业同时设置了总会计师和分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
  • D.某镇财政所对一名会计人员作出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决定
44

下列属于参与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是(  )。

  • A.努力钻研相关业务
  • B.树立服务意识
  • C.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
  • D.提高服务质量
46

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最基本要求是(  )。

  • A.及时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
  • B.依法编制记账凭证
  • C.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 D.依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7

下列选项中,不适用《政府采购法》的有(  )。

  • A.某外商独资企业采购原材料
  • B.某国有独资公司采购生产设备
  • C.某体育局用体育经费拨款购买体育设施
  • D.某建筑公司承揽了国家的某项重点工程新建项目而采购建筑材料
48

职业道德的特征是职业性、继承性、实践性和(  )。

  • A.教育性
  • B.特殊性
  • C.强制性
  • D.多样性
50

关于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与撤销,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存款人尚未结清其开户银行债务的,不得申请撤销银行结算账户
  • B.存款人更改名称但不改变开户银行及账号的,应于5个工作日内向开户银行提出变更申请,并出具相关证明
  • C.存款人因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应于5个工作日内向开户银行提出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申请
  • D.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时,应于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开户银行并提供有关证明
51

纳税人采用预收货款、托收承付、委托银行收款结算方式的,其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  )。

  • A.货物发出的当天
  • B.收到全部货款的当天
  • C.合同签订的当天
  • D.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的当天
54

不能作为财物处理的项目是指(  )。

  • A.原材料
  • B.建筑物
  • C.工业产权
  • D.商品
5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人员提高技能的是(  )。

  • A.参加会计研讨会
  • B.参加单位组织的业务比赛和经验交流
  • C.在委托单位宣讲会计法律制度,帮助树立依法理财观念
  • D.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57

下列各项中,属于代理记账机构的业务范围的是(  )。

  • A.应当配备专人负责日常货币收支和保管
  • B.应当填制或者取得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始凭证
  • C.对于依法退回的原始凭证,应当及时予以更正、补充
  • D.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58

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的部门是(  )。

  • A.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B.各级人民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
  • C.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 D.各级税务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59

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商业汇票的持票人没有在规定期限内提示付款的,其法律后果是(  )。

  • A.持票人丧失全部票据权利
  • B.持票人在作出说明后,承兑人仍然应当承担票据责任
  • C.持票人在作出说明后,背书人仍然应当承担票据责任
  • D.持票人在作出说明后,可以行使全部票据权利
60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法律的是(  )。

  • A.《企业会计制度》
  • 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 C.《总会计师条例》
  • D.《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61

关于票据特征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票据是出票人依法签发的有价证券
  • B.票据所表示的权利与票据不可分离
  • C.票据是一种可以转让的证券
  • D.票据的持票人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只要付款人有正当理由就可以拒绝付款
62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主要表现为个人的(  )。

  • A.改造活动
  • B.教育活动
  • C.思想意识活动
  • D.提高活动
63

下列各项中,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是(  )。

  • A.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 B.取得工资、薪金的个人
  • C.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
  • D.个体工商户
64

会计法律关系主体除享有经济权利外还应承担相应的经济义务,这种经济义务不包括(  )。

  • A.必须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这一行为的目的在于满足权利主体的利益需要
  • B.实施的义务行为是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的,超越法律规定的范围,义务主体不受限制和约束
  • C.不履行义务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 D.在其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或不能实现的时候,可依法请求国家有关权力机关给予强制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