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出票人
- B.背书人
- C.被背书人
- D.保证人
- A.票据的伪造仅指假冒他人名义签章的行为
- B.票据上有伪造签章的,不影响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的效力
- C.善意的且支付相当对价的合法持票人有权要求被伪造人承担票据责任
- D.票据伪造人的伪造行为即使给他人造成损害,也不承担票据责任
- A.有限性
- B.继承性
- C.实践性
- D.表意性
- A.领料单
- B.自制原始凭证
- C.外来原始凭证
- D.汇总原始凭证
- A.出票日期
- B.付款日期
- C.出票地
- D.付款人名称
- A.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
- B.私设会计账簿
- C.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 D.任用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
- A.国家机关
- B.社会团体
- C.公司
- D.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 A.商业零售发票
- B.增值税专用发票
- C.建筑业专用发票
- D.住宿发票
- 39
-
国家预算的作用有( )。
- A.财力保证作用
- B.调节制约作用
- C.反映监督作用
- D.人事制约作用
- A.会计科目
- B.会计报表
- C.会计报表附注
- D.财务计划
- A.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银行汇票
- B.银行汇票适用于异地、同城或统一票据交换区域
- C.银行汇票只能用于转账
- D.银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个月
- A.重大业务计划
- B.经济合同
- C.经济协议等
- D.单位的预算、财务收支计划
- A.会计凭证
- B.会计账册
- C.会计报表
- D.会计制度
- A.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支票
- B.支票适用于异地、同城或统一票据交换区域
- C.用于支取现金的支票不能背书转让
- D.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0天
- A.付款人名称
- B.确定的金额
- C.付款日期
- D.出票日期
- A.商业汇票
- B.支票
- C.银行本票
- D.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
- A.不得伪造会计凭证、账簿
- B.不得变造会计凭证、账簿
- C.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 D.不得伪造、变造其他会计资料
- 48
-
支票可以分为( )。
- A.现金支票
- B.转账支票
- C.普通支票
- D.定额支票
- A.配偶
- B.姻亲
- C.直系血亲
- D.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 A.广告业
- B.旅游业
- C.租赁业
- D.修理修配业
- A.月度终了
- B.季度终了
- C.年度终了
- D.半年度终了
- A.张会计违反了爱岗敬业、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 B.张会计违反了参与管理、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 C.张会计违反了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 D.张会计违反了强化服务、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 A.出票人
- B.持票人
- C.背书人
- D.被背书人
- A.只能使用中文
- B.只能使用外文
- C.使用中文,同时可选择一种外文
- D.在中文和外文中选择一种
- A.30
- B.60
- C.90
- D.120
- A.成本
- B.税金
- C.税收滞纳金
- D.损失
- A.出票人
- B.付款人
- C.保证人
- D.收款人
- A.经济责任
- B.民事责任
- C.行政责任
- D.记过处分
- A.6
- B.5
- C.3
- D.2
- A.反映监督
- B.协调制约
- C.财力保证
- D.人员控制
- A.小数复查法
- B.划线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红字更正法
- A.银行汇票
- B.银行本票
- C.商业承兑汇票
- D.银行承兑汇票
- A.营业税
- B.增值税
- C.车船使用税
- D.消费税
- A.乙交货后付款
- B.票据金额10万元
- C.汇票不得背书转让
- D.乙的开户行名称
- A.英文版
- B.中英版
- C.德文
- D.法文
- A.30
- B.60
- C.90
- D.120
- A.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B.中国会计学会
- C.国务院财政部门
- D.国家人事部门
- A.超额累进税率
- B.全额累进税率
- c.超率累进税率
- D.超倍累进税率
- A.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 B.中国会计学会
- C.国务院财政部门
- D.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A.2%
- B.3%
- C.4%
- D.5%
- A.接受教育
- B.自我教育
- C.观念教育
- D.警示教育
- A.背书人
- B.出票人
- C.收款人
- D.付款人
- A.增值税专用发票
- B.营业税专用发票
- C.普通发票
- D.专业发票
- A.总会计师
- B.上级主管单位负责人
- C.单位负责人
- D.会计机构其他负责人
- A.管制
- B.拘役
- C.无期徒刑
- D.没收财产
- A.10天
- B.1个月
- C.2个月
- D.6个月
- A.征税对象是总收入减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征税数额受成本、费用、利润高低影响较大
- B.税收负担与财产价值、数量关系密切,体现调节财富、合理分配等原则
- C.税负高低与资源级差收益水平关系密切,征税范围的选择比较灵活
- D.征税的选择性较为明显,税种较多,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 A.2
- B.5
- C.10
- D.15
- A.《会计法》
- B.《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 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 D.《企业会计制度》
- A.增值税专用发票
- B.行业发票
- C.专用发票
- D.专业发票
- A.纳税人居住地
- B.不动产所在地
- C.纳税人经营所在地
- D.销售不动产行为发生地
- A.会计机构
- B.会计人员
- C.经济活动
- D.单位负责人
- A.固定性
- B.任意性
- C.随意性
- D.连续性
- A.1
- B.2
- C.3
- D.4
- A.保守商业秘密
- B.改进产品质量
- C.遵守合同
- D.积极维护企业信誉
- A.1985年1月21日
- B.1999年12月29日
- C.1999年10月31日
- D.1999年12月31日
- A.拒绝总经理的要求
- B.接受总经理的要求
- C.向主管部门举报
- D.向财政部门举报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国务院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 D.国务院财政部
- A.收款人拒绝接受汇款
- B.经过1个月无法交付的汇款
- C.收款人和汇款人未达成一致意见
- D.该汇款尚未汇出
- A.可比性
- B.及时性
- C.相关性
- D.实质重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