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第 63 题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责令限期改正
- B.给予行政处分
- C.罚款
- D.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A.汇票
- B.本票
- C.支票
- D.信用卡
- A.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
- B.提前或延迟结账
- C.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未按规定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
- D.未设置备查账簿
- A.背书人的签章
- B.被背书人的名称
- C.背书用途
- D.背书日期
- A.罚款
- B.行政处分
- C.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D.责令限期改正
- A.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B.责令限期改正
- C.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 D.通报的同时可以对单位并处5000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A.壹月
- B.贰月
- C.叁月
- D.壹拾月
- A.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知
- B.培养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
- C.树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
- D.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
- A.暂停从业资格
- B.给予行政处罚
- C.通报批评
- D.指令其参加继续教育课程
- A.转借发票
- B.拆本使用发票
- C.转让发票
- D.代开发票
- A.商品房销售发票
- B.商业批发统一发票
- C.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统一发票
- D.广告费用结算发票
- A.责令限期改正
- B.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C.给予行政处分
- D.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A.出票人
- B.付款人
- C.收款人
- D.承兑人
- A.制定会计行为法律制度的重要依据
- B.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 C.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 D.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 A.责令限期改正
- B.通报
- C.罚款
- D.行政处分
- A.金属矿采选产品
- B.古旧图书
- C.食用植物油
- D.民用电
- 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 B.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 C.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 D.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 A.及时足额缴纳税款
- B.请求退还多征税款
- C.提起税务行政诉讼
- D.办理税务登记
- A.国库单一账户
- B.零余额账户
- C.小额现金账户
- D.特设专户
- A.做假账
- B.故意销毁会计凭证
- C.贪污
- D.职务侵占
- A.3年
- B.5年
- C.6年
- D.10年
- A.引导功能
- B.指导功能
- C.教化功能
- D.规范功能
- A.收款人
- B.指定账户
- C.账户
- D.收款人账户
- A.1000元
- B.3000元 >>>>>
- C.10000元
- D.50000元
- A.广义的职业道德
- B.狭义的职业道德
- C.会计职业道德
- D.普遍的职业道德
- A.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保持独立性
- B.端正态度、坚持准则、实事求是、保持独立性
- C.公私分明、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保持独立性
- D.端正态度、忠于职守、实事求是、保持独立性
- A.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 B.预算控制
- C.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 D.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
- A.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 B.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 C.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 D.其他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教育
- A.20
- B.30
- C.60
- D.90
- A.在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必须使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 B.在我国境内的内资企业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其本国货币为记账本位币
- C.原则上使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可使用一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
- D.无论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在编报财务会计报告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记账本位币
- A.要式性
- B.无因性
- C.文义性
- D.独立性
- A.1个月
- B.2个月
- C.3个月
- D.6个月
- A.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B.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 C.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 D.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 A.主要来源
- B.前提条件
- C.必要措施
- D.重要原因
- A.代收代缴义务人
- B.纳税担保人
- C.代扣代缴义务人
- D.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 A.会计报表
- B.会计报表附注
- C.财务情况说明书
- D.会计报表解释
- A.2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B.3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C.4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D.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A.国有企业
- B.集体企业
- C.私营企业
- D.合伙性质的私营企业
- A.增值税
- B.消费税
- C.营业税
- D.附加税
- 58
-
第 6 题 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持证人员用假学历等欺骗手段骗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由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自吊销之日起( )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A.1年
- B.2年
- C.3年
- D.5年
- A.2010年9月10日
- B.2010年12月10日
- C.2010年8月10日 >>>>>
- D.2010年10月10日
- A.会计职业道德的强制性
- B.会计职业道德的利益性
- C.会计职业道德的社会性
- D.会计职业道德的普遍性
- A.只付不收
- B.只收不付
- C.可以收付
- D.不收不付
- A.实收资本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
- D.长期投资
- A.5
- B.10
- C.50
- D.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