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 .出纳人员向银行工作人员请教辨别假钞的技术
- B .会计主管与单位其他会计人员交流隐瞒业务收入的做法
- C .会计人员积极参加会计职称培训
- D .总会计师通过自学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 A .从典型案例中得到警示和启发
- B .提高法律意识
- C .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 D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 A .自我解剖法
- B .自重自省法
- C .自警自励法
- D .自律慎独法
- A .申请减税、免税、退税
- B .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
- C .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 D .办理停业、歇业
- A .将货物分配给股东,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 B .采用交款提货结算方式的,为交款的当天
- C .采用赊销、分期付款结算方式的,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 D .将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 A .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的执业证件
- B .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 C .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 D .法定代表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
- A .会计凭证日期、编号
- B .数量、单价
- C .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 D .金额
- A .营业税纳税人
- B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 C .具有法定情形的一般纳税人
- D .一般纳税人
- A .验货付款的承付期为l 0 天
- B .验单付款的承付期为3 天
- C.付款人可在承付期内提前向银行表示承付
- D . 托收凭证未注明验货付款, 经付款人提出合同证明是验货付款的, 银行可按验货付款 处理
- A .商业汇票的付款人在到期前付款的,由付款人自行承担所产生的责任
- B .支票的出票人对持票人的追索,不承担清偿责任
- C . 持票人因不获承兑或不获付款, 对其前手行使追索权时, 票据的背书人和保证人对持 票人承担连带责任,票据的出票人不承担连带责任
- D .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以恶意或者重大过失付款的,应当自行承担责任
- A .票据是出票人依法签发的有价证券
- B .票据所记载的金额由出票人自己支付或委托付款人支付
- C .票据行为包括出票、背书和承兑三种
- D .票据签章是票据行为生效的重要条件
- A .银行
- B .农村信用合作社
- C .单位
- D .个人
- A .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取得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 B .会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 4 小时
- C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包括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
- D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仅限于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财务、会计法规制度
- A .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 B .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
- C .办理投资评估、资产评估和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有关业务
- D .审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
- A .附加刑既可以附加适用,又可以独立适用
- B .主刑既可以独立适用,又可以附加适用
- C .对犯罪分子只能判一种主刑
- D .对犯罪的外国人,驱逐出境只能独立适用
- A .考核评价方式
- B .专项调查方式
- C .建立持证人员诚信档案
- D .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
- A .接受凭证者的单位印章
- B .接受凭证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人签名
- C .接受凭证的单位全称
- D .经办人员签名
- A .单位负责人
- B .内部审计人员
- C .会计机构负责人
- D .总会计师
- A .名誉
- B .职称
- C .级别
- D .原有职务
- A .两者在作用上相互补充、协调
- B .两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
- C .两者在地位上相互转化、相互吸收
- D .两者在要求上相互替代、相互取缔
- A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 B .《总会计师条例》
- C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 D .《会计法》
- A .性质不同
- B .作用范围不同
- C .服务对象不同
- D .评价标准不同
- A .廉洁奉公
- B .强化服务
- c .客观公正
- D .参与管理
- A .工作一丝不苟
- B .工作尽职尽责
- C .工作严肃认真
- D .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 A .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B .处2 0 0 0 元以上2 0 0 0 0 元以下的罚款
- C .禁止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 D .撤职
- A .税务部门
- B .行业组织
- C .财政部门
- D .人事部门
- A .批文
- B .登记证
- C .营业执照正本
- D .开户证明
- A .公司所在地税务机关
- B .生产、经营地税务机关
- C .上一级税务机关
-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A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B .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
- C .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 D .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 A .3 0 万元
- B .6 0 万元
- C .1 0 0 万元
- D .1 8 0 万元
- A .在境外销售应税劳务
- B - 将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 C .向消费者销售应税商品
- D .将货物无偿赠送一般纳税人
- A .某一经营项目
- B .商业零售统一发票
- C .商业批发统一发票
- D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统一发票
- A .全面检查
- B .专项检查
- C .重点检查
- D .定期抽查
- A .国家税务总局
- B .省级税务机关
- C .市级以上税务机关
- D .县级以上税务机关
- A .连续1 2 个月内连续超过1 8 0 天
- B .连续1 2 个月内累计超过1 8 0 天
- C .连续1 2 个月内连续超过9 0 天
- D .连续1 2 个月内累计超过9 0 天
- A .税务登记
- B .账簿管理
- C .凭证管理
- D .纳税申报
- A .万分之一
- B .万分之三
- C .万分之五
- D .万分之七
- 2 3 .临时存款账户用于办理临时机构以及存款人临时经营活动发生的资金收付,有效期最长 不得超过( ) 。 A .6 个月
- B .1 年
- C .2 年
- D .3 年
- A .托收承付
- B .信用证
- C .委托收款
- D .汇兑
- A .2 0 0 5 年1 月1 日
- B .2 0 0 5 年3 月1 日
- C .2 0 0 6 年1 月1 日
- D .2 0 0 6 年3 月1 日
- A .5 %
- B .1 0 %
- C .1 5 %
- D .2 0 %
- A .立即退还
- B .退还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 C .于次月退还
- D .抵扣次月税款
- A .叁万伍仟肆佰零陆元柒分
- B .叁万伍仟肆佰零陆元零柒分
- C .叁万伍仟肆佰零陆元零角柒分
- D .叁万伍仟肆佰零陆元零柒分整
- A .银监会
- B .中国银行
- C .中国工商银行
- D .中国人民银行
- A .《储蓄管理条例》
- B .《票据法》
- C .《支付结算办法》
- D .《保险法》
- A .会计事项的经办人员和审批人员可以由一人兼任
- B .记账人员和经济业务的审批人员可以由一人兼任
- C .记账人员和财物保管人员可以由一人兼任
- D .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 A .4 名
- B .5 名
- C .6 名
- D .7 名
- A .会计部门规章
- B .会计行政法规
- C .会计规范性文件
- D .地方性会计法规
- A .每月
- B .每季度
- C .每半年
- D .每年
- A .1 5
- B .2 0
- C .3 0
- D .4 5
- A .期初余额
- B .发生额
- C .余额
- D .增加额
- A .学历
- B .学位
- C .会计岗位
- D .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 A .国有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
- B .公司制企业负责人
- C .学术团体负责人
- D .事业单位负责人
- A .会计凭证
- B .明细账
- C .总账
- D .财务会计报告
- A .3
- B .2
- C .1
- D .半
- A .5 0 万元
- B .2 0 万元
- C .6 .2 5 万元
- D .5 .5 万元
- A .会计主管
- B .移交人
- C .接交人
- D .监交人
- A .银行营业点
- B .当事人住所
- C .固定资产所在地
- D .当事人法院所在地
- A .其他会计人员
- B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 C .单位负责人
- D .主管单位有关人员
- A .重点检查
- B .专项检查
- C .定期检查
- D .全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