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地位上相互转化、相互吸收
- B.作用上相互补充、相互依托
- C.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
- D.实施上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 A.王某的建议是正确的,应当节约时间用于财务处理
- B.王某的建议违背了提高技能的职业道德规范
- C.王某的建议违背了参与管理的职业道德规范
- D.王某的建议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 A.所在单位的内部处罚
- B.社会舆论的谴责
- C.财政部门的行政处罚
- D.会计职业组织的惩戒
- A.廉洁自律
- B.提高技能
- C.爱岗敬业
- D.参与管理
- A.王某的个人所得税应当由其支付人作为扣缴义务人
- B.王某应当在当年度结束后执行12万元以上年所得人群的申报
- C.王某在年所得12万元以上申报时应当补缴尚未缴纳的税款
- D.年所得12万元以上申报的时间是年度终了后的3仑月内
- A.出纳秦某的行为属于挪用公款、公私不分
- B.会计田丽没有妥善保管由自己负责保管的印鉴
- C.会计田丽不应隐瞒出纳秦某的行为
- D.田丽的行为没有不妥之处
- A.220
- B.240
- C.440
- D.480
- A.属于偶然所得
- B.没有减除额
- C.按20%计算所得税额
- D.先扣除20%再按20%计算所得税额
- A.4 000元的税率是20%
- B.4 000元的税额是640元
- C.若超过20 000元,可以按扣除20%计算所得额
- D.若多次取得应当按每次取得收入分别计算
- A.税率是20%,减征20%
- B.税额是308元
- C.若超过4 000元,可以按扣除20%计算所得额
- D.实际税率是14%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
- B.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 C.私设会计账簿的
- D.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A.恢复原有名誉
- B.恢复原来职位
- C.向其赔礼道歉
- D.恢复原来级别
- A.借款合同
- B.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
- C.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规定的证明文件
- D.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临时执照
- A.会计理论
- B.政策法规
- C.业务知识
- D.职业道德
- A.保证会计工作连续进行
- B.防止因会计人员的更换出现账目不清、财务混乱等现象
- C.是分清移交人员与接管人员责任的有效措施
- D.有利于公司制度的执行
- A.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
- B.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 C.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 D.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明确
- A.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提供会计、管理咨询
- B.代理纳税申报,提供税务咨询
- C.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 D.培训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人员
- A.财政机关
- B.证券监管部门
- C.保险监管部门
- 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 A.商业汇票的付款人在到期前付款的,由付款人自行承担所产生的责任
- B.支票的出票人对持票人的追索,不承担清偿责任
- C.持票人因不获承兑或不获付款,对其前手行使追索权时,票据的背书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票据的出票人不承担连带责任
- D.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以恶意或者重大过失付款的,应当自行承担责任
- A.出纳人员向银行工作人员请教辨别假钞的技术
- B.会计主管与单位其他会计人员交流隐瞒业务收入的做法
- C.会计人员积极参加会计职称培训
- D.总会计师通过自学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 A.单位负责人
- B.内部审计人员
- C.会计机构负责人
- D.总会计师
- A.申请减税、免税、退税
- B.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
- C.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 D.办理停业、歇业
- A.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 B.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 C.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
- D.地方上解的收入
- A.接受凭证者的单位印章
- B.接受凭证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人签名
- C.接受凭证的单位全称
- D.经办人员签名
- A.验货付款的承付期为10天
- B.验单付款的承付期为3天
- C.付款人可在承付期内提前向银行表示承付
- D.托收凭证未注明验货付款,经付款人提出合同证明是验货付款的,银行可按验货付款处理
- A.票据是出票人依法签发的有价证券
- B.票据所记载的金额由出票人自己支付或委托付款人支付
- C.票据行为包括出票、背书和承兑三种
- D.票据签章是票据行为生效的重要条件
- A.出差人员携带差旅费超过1 000元
- B.用本单位银行账号为他人支取现金
- C.用白条顶替库存现金
- D.将本单位的现金借给其他单位使用
- A.会计资料和对会计资料的要求基本一致
- B.会计资料和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一致
- C.会计资料和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不一致
- D.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由电子计算机按照规定的程序生成
- A.考核评价
- B.专项调查
- C.建立持证人员诚信档案
- D.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与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相结合
- A.租借设备、物资的辅助登记
- B.担保、抵押备查账簿
- C.应收、应付票据备查簿
- D.小金库账簿
- 51
-
专业发票适用于( )。
- A.某一经营项目
- B.商业零售统一发票
- C.商业批发统一发票
- D.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统一发票
- A.会计事项的经办人员和审批人员可以由一人兼任
- B.记账人员和经济业务的审批人员可以由一人兼任
- C.记账人员和财物保管人员可以由一人兼任
- D.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 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居住满1年的个人
-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 D.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居住未满1年的个人
- A.连续12个月内连续超过180天
- B.连续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
- C.连续12个月内连续超过90天
- D.连续12个月内累计超过90天
- A.15
- B.20
- C.30
- D.45
- A.学历
- B.学位
- C.会计岗位
- D.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 A.银监会
- B.中国银行
- C.中国工商银行
- D.中国人民银行
- A.会计凭证
- B.明细账
- C.总账
- D.财务会计报告
- A.国有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
- B.公司制企业负责人
- C.学术团体负责人
- D.事业单位负责人
- A.商业汇票
- B.银行本票
- C.汇兑
- D.支票
- A.付款日期
- B.付款地
- C.出票地
- D.出票日期
- A.税率
- B.税目
- C.征税对象
- D.纳税人
- A.国家机关
- B.企业法人
- C.公民
- D.国家工作人员
- A.9
- B.11
- C.13
- D.14
- A.一般存款账户
- B.基本存款账户
- C.专用存款账户
- D.单位信用卡账户
- A.每月
- B.每季度
- C.每半年
- D.每年
- A.职业活动
- B.职业准则
- C.狭义的职业道德
- D.广义的职业道德
- A.开户银行的上级银行
- B.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
- C.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机构
- D.国家政策性银行
- A.单位技术部门的规定
- B.财政部门的规定
- C.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 D.内部控制的需要
- A.领导批准
- B.计划执行
- C.实际发生
- D.合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