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费用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借方
- B.借贷记账法下.借记减少
- C.期末没有余额
- D.借贷记账法下,借记增加
- A.300 000
- B.15 100
- C.315 100
- D.365 100
- A.桶
- B.纸 ”
- C.玻璃器皿
- D.铁丝
- A.母公司
- B.子公司
- C.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 D.子公司下设的分公司
- A.月度报表
- B.季度报表
- C.半年度报表
- D.年度报表
- A.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不得外借
- B.如有特殊需要,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 C.查阅会计档案的人严禁在上面涂画、拆封
- D.会计档案不得复制
- A.编制基础
- B.编制依据
- C.编制原则
- D.编制方法
- A.字母E的金额为281 300元
- B.字母E的金额为356 300元
- C.字母F的金额为256 300元
- D.字母F的金额为356 300元
- A.支付给代理机构的手续费
- B.支付给代理机构的佣金
- C.支付给咨询公司的手续费
- D.支付给咨询公司的佣金
- A.240 000
- B.380 000
- C.270 000
- D.130 000
- A.真实可靠
- B.相关可比
- C.全面完整
- D.便于理解
- A.筹建期问的借款利息计入管理费用
- B.筹建期间的借款利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 C.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 D.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 A.露天存放的煤
- B.矿石
- C.灯具
- D.现金
- A.企业应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7 000元
- B.企业应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0 000元
- C.企业应确认的应收账款为122 000元
- D.企业应确认的进项税销项税额为17 000元
- A.“应付账款”
- B.“存货”
- C.“固定资产”
- D.“长期投资”
- A.所有者权益类
- B.负债类
- C.损益类
- D.成本类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任意更正法
- A.预付账款
- B.长期借款
- C.应付债券
- D.应交税费
- A.制造费用
- B.管理费用
- C.生产成本
- D.其他业务成本
- A.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 000元
- B.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 100元
- C.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 117元
- D.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 140元
- A.保管中产生的定额内自然损耗
- B.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毁损净损失
- C.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毁损净损失
- D.计量不准确所造成的短缺净损失
- A.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30 000 贷:本年利润 930 000
- B.借:本年利润 93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30 000
- C.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30 000 贷:本年利润 630 000
- D.借:本年利润 63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30 000
- A.借:主营业务收入 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 贷:应收账款 468
- B.借:主营业务收入 3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 贷:应收账款 397.8
- C.借:库存商品 24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40
- D.借;应收账款 70.2 贷:财务费用 70.2
- A.盘亏的固定资产
- B.出售的固定资产
- C.报废的固定资产
- D.毁损的固定资产
- A.主营业务收入
- B.销售费用
- C.其他业务收入
- D.营业外收人
- A.股东大会或董事会
- B.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
- C.单位负责人
- D.会计主管
- A.770 000
- B.750 000
- C.700 000
- D.580 000
- A.银行存款
- B.外埠存款
- C.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
- D.信用证存款
- A.正确。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单位,可以指定单位内部的某一部门负责保管会计档案
- B.正确。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单位,应当在会计机构内指定专人保管归档的会计档案
- C.不正确。会计档案必须由专设的档案机构负责保管
- D.上述选项均错误
- A.6月15日的经济业务导致总资产不变
- B.6月末应付职工薪酬账户余额为o
- C.6月末银行存款余额为53.7万元
- D.6月末实收资本为115万元
- A.480000
- B.450000
- C.350000
- D.130000
- A.管理费用
- B.所得税费用
- C.制造费用
- D.长期待摊费用
- A.35 000
- B.37 500
- C.50 000
- D.59 000
- A.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
- B.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购置费
- C.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
- D.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
- A.32 000
- B.23 000
- C.红字9 000
- D.蓝字9 000
- A.收到的在以后实现收入的预收款
- B.本期实现收入并已收款
- C.本期实现收入尚未收款
- D.属于本期的费用但尚未支付
- A.640
- B.580
- C.400
- D.340
- A.短期借款
- B.应付利息
- C.财务费用
- D.银行存款
- A.58500
- B.50000
- C.45200
- D.41000
- A.资产=权益
-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C.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A.业务(5)
- B.业务(6)
- C.业务(7)
- D.业务(8)
- A.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是动态报表
- B.利润表反映经营成果.是动态报表
- C.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流量情况.是动态报表
- D.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项目的补充说明
- A.全面清查
- B.局部清查
- C.定期清查
- D.不定期清查
- A.借表示增加
- B.贷表示减少
- C.余额-般在借方
- D.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 A.年终结算前
- B.企业破产清算
- C.会计机构负责人调离工作
- D.清产核资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B.利润=收入-费用
- C.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
- 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A.多步式
- B.账户式
- C.单步式
- D.报告式
- A.制证人员
- B.记账人员
- C.会计主管
- D.出纳人员
- A.核对账目法
- B.技术推算法
- C.实地盘点法
- D.发函询证法
- A.X企业收到该票据时.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10 000元
- B.3个月后,该应收票据到期,X企业收回款项11 700元,应借记银行存款11 700元
- C.如果票据到期.Y企业无力偿还。则X企业应将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
- D.无需确认增值税额
- A.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 B.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 C.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 D.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 A.终止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保管
- B.财产所有者代管
- C.原被撤销、解散、破产单位代管
- D.有关档案代管
- A.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
- B.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的有关会计档案
- C.超过保管期限但尚未报废的固定资产购买凭证
- D.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A.总账
- B.日记账
- C.多数明细账
- D.备查账簿
- A.甲材料的盘亏属于管理费用,乙材料的盘亏属于营业外支出
- B.甲材料的盘亏定额内损耗不作账务处理,而日常收发计量记入“管理费用”,乙材 料的盘亏属于其他应收款
- C.甲材料的盘亏属于管理费用,乙材料的盘亏属于其他应收款
- D.甲材料的盘亏属于其他应收款,乙材料的盘亏属于管理费用
- A.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 B.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 C.会计移交清册
- D.年度财务报告
- A.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入账
- B.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 C.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 D.符合或有事项确认负债条件的确认预计负债
- A.库存现金
- B.银行存款
- C.管理费用
- D.营业外收入
- A.总分类账户
- B.明细分类账户
- C.资产类账户
- D.-级账户
- A.银行存款
- B.短期借款
- C.财务费用
- D.应付利息
- A.单式记账法
- B.增减记账法
- C.收付记账法
- D.借贷记账法
- A.140000
- B.180000
- C.310000
- D.350000
- A.444750
- B.528000
- C.556000
- D.593000
- A.借:主营业务收入 28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 845 贷:应收账款 33 345
- B.借:库存商品 22 5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2 500
- C.借:主营业务成本 35 100 贷:应收账款 35 100
- D.借:主营业务收入 29 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 998 贷;应收账款 34 398
- A.购进原材料80 000元,款项尚未支付
- B.从银行提取现金1 000元
- C.购入商务车一辆,用银行存款支付300 000元
- D.接受投资人投入500 000元,存入银行
- A.把有关账簿登记齐全,结出余额
- B.准备好银行对账单
- C.准备好各种计量器具,并校对准确
- D.办好各种清查日以前业务的凭证手续,登记入账,并结出余额
- A.预付账款
- B.应收账款
- C.预收账款
- D.其他应收款
- A.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 B.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 C.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
- D.会计主体有可能是单一企业,也可能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 A.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及其状况
- B.分析企业的资产流动性
- C.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
- D.分析企业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
- A.销售商品收入
- B.处置固定资产收入
- C.提供劳务收入
- D.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 A.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
- B.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C.清查结果报告表
- D.盘点报告表
- A.登记总账的依据相同
- B.记账凭证的汇总方法相同
- C.保持了账户间的对应关系
- D.简化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 A.“原材料”
- B.“材料采购”
- C.“在途物资”
- D.“材料成本差异”
- A.两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
- B.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 C.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 D.会计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而会计科目不具有格式和结构
- 76
-
利润表是企业的( )。
- A.主要会计报表
- B.经营成果报表
- C.动态报表
- D.静态报表
- A.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 B.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手续费
- C.外币应收账款汇兑损失
- D.商业汇票贴现发生的贴现息
- A.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银行对账单余额项下,应加减银行已人账企业未人账的金额
- B.永续盘存制下不需要进行实地盘点
- C.一笔经济业务导致某一会计的金额增加,必然导致另一会计等额减少
- D.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 A.现金日记账
- B.固定资产账 ‘
- C.总分类账
- D.明细分类账
- A.资产的减少
- B.负债的增加
- C.收入的增加
- D.费用的增加
- A.全部汇总
- B.部分汇总
- C.分类汇总
- D.直接汇总
- A.库存现金日记账余额与库存现金总账余额核对
- B.应收、应付款项明细账与债权债务人账面记录核对
- C.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明细账核对
- D.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 A.工程物资
- B.在途物资
- C.委托代销商品
- D.周转材料
- A.616 000元
- B.586 000元
- C.356 750元
- D.以上都不是
- A.所有账户的发生额
- B.所有账户的余额
- C.所有性质相同账户的发生额
- D.所有性质相同账户余额
- A.更换出纳人员或仓库保管员时
- B.年终结账前、更换单位负责人时
- C.改变隶属关系、进行股份制改革时
- D.开展资产评估、清产核资时
- A.493 000元
- B.586 000元
- C.356 750元
- D.以上都不是
- A.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相同
- B.登记明细账的依据和方法相同
- C.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相同
- D.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和方法相同
- 8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应由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研发支出”账户
- B.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账户
- C.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不能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中核算
- D.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账户
- A.预付及补付的款项登记在账户的借方
- B.该账户的借方余额表示预付给供货单位的款项
- C.该账户的贷方余额,表示应当补付的款项
- D.预付款项不多的企业,也可将预付款项并人“应付账款”账户核算
- A.制造费用
- B.财务费用
- C.所得税费用
- D.长期待摊费用
- A.管理费用
- B.其他应收款
- C.库存现金
- D.银行存款
- A.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 B.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 C.促进财产物资的有效使用
- D.确保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
- A.必须保证所有会计科目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平衡表
- B.如果试算平衡,说明会计科目记录肯定正确无误
- C.如果试算不平衡,会计科目记录肯定有错误,应该认真查找,直到平衡为止
- D.即使试算平衡,也不能说明会计科目记录绝对正确
- A.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 B.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 C.包括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不包括事后监督
- D.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 A.收款凭证
- B.付款凭证
- C.转账凭证
- D.汇总记账凭证
- A.资源税
- B.营业税
- C.增值税
- D.印花税
- A.借:制造费用63900 贷:累计折旧63900
- B.借:制造费用79500 贷:累计折旧79500
- C.借:管理费用15600 贷:累计折旧15600
- D.借:管理费用79500 贷:累计折旧79500
- A.现金日记账
- B.银行存款日记账
- C.汇总记账凭证
- D.明细分类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