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 B.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 C.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付账款
- D.借:应付账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A.计提营业税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 B.计提营业税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 C.缴纳营业税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 D.缴纳营业税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贷:银行存款
- A.天职公司因该事项应缴纳的营业税为135 000元
- B.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益: 借: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贷:固定资产清理
- C.天职公司因该事项应确认的营业外支出的金额为300 000元
- D.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 A.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 B.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 C.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付账款
- D.借:应付账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A.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
- B.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C.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 D.借: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待处理财产损溢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A.借:应付职工薪酬 1 5贷:管理费用 15
- B.借:管理费用 15贷:应付职工薪酬 15
- C.借:制造费用 15贷:应付职]二薪酬 15
- D.借:应付职工薪酬 15贷:制造费用 15
- A.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不计入应付职工薪酬
- B.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 C.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 D.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应付职工薪酬”
- A.借:应付职工薪酬 30贷:生产成本 30
- B.借:生产成本 30贷:应付职工薪酬 30
- C.借:制造费用 30贷:应付职工薪酬 30
- D.借:应付职丁薪酬 30贷:制造费用 30
- A.60
- B.30
- C.90
- D.75
- A.60
- B.30
- C.90
- D.75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生产部门
- B.分公司
- C.母公司
- D.企业集团
- A.三栏式
- B.订本式
- C.多栏式
- D.活页式
- A.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
- B.出纳人员每月至少应将银行存款明细账余额同银行核对一次
- C.银行存款的清查应采用实地盘点法
- D.库存现金的清查应采用实地盘点法
- A.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 B.制证、审核、记账、会计主管等有关人员的签章
- C.原始凭证的日期
- D.记账标记
- A.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
- B.出纳人员每月至少应将银行存款明细账余额同银行核对一次
- C.银行存款的清查应采用实地盘点法
- D.库存现金的清查应采用实地盘点法
- A.一次凭证
- B.累计凭证
- C.累计汇总凭证
- D.汇总凭证
- A.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 B.检查、校正会计信息
- C.分类、汇总会计信息
- D.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 A.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 B.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 C.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 D.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A.应当由本单位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意见
- B.企业在销毁档案后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 C.单位负责人可以不在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 D.应当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C.借和贷
- 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A.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B.固定资产
- C.营业外收入
- D.营业外支出
- A.一借多贷
- B.一借一贷
- C.多借多贷
- D.多借一贷
- A.累计凭证
- B.现金付款凭证
- C.转账凭证
- D.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 A.资产=权益
-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C.收人-费用=利润
- D.收入+费用=利润
- A.年终决算前
- B.企业分立前
- C.更换仓库保管员
- D.企业清产核资
- A.经办人
- B.档案管理员
- C.会计机构
- D.非会计人员
- A.实地盘点法
- B.定期清查法
- C.局部清查法
- D.技术推算法
- 4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其他主体的经济业务
- B.会计主体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 C.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 D.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 A.应收票据
- B.预收款项
- C.应收账款
- D.应付账款
- A.企业年度财务决算
- B.企业季度财务报告
- C.企业月度财务报告
- D.财政总预算会计旬报
- A.总分类科目
- B.明细分类科目
- C.总科目
- D.分科目
- A.库存商品
- B.在产品
- C.原材料
- D.专利权
- A.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
- B.接受凭证单位名称
- C.填制凭证单位名称
- D.经济业务内容
- A.银行存款
- B.其他业务收入
- C.营业外收入
- D.主营业务收入
- A.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 B.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 C.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 D.全部会汁科目的期初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期末发生额合计
- A.5年
- B.10年
- C.永久
- D.15年
- A.10年
- B.永久
- C.3年
- D.25年
- A.借:银行存款 1 000贷:股本 1 000
- B.借:银行存款 500贷:股本 500
- C.借:银行存款 1 000贷:股本 5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00
- D.借:银行存款 1 000贷:实收资本 5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00
- A.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期末余额在借方
- B.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期末余额在贷方
- C.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期末无余额
- D.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期末无余额
- A.对账日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
- B.对账单余额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的平均数
- C.银行存款账面余额
- D.银行对账单余额
- A.营业收入
- B.所有者权益
- C.资产
- D.利润
- A.同级财政部门
- B.上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
- C.同级审计部门
- D.同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
- A.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B.资产=权益
- C.收入-费用=利润
-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A.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
- B.借:应付账款 贷:原材料
- C.借:原材料 贷:应付票据
- D.借:应收票据 贷:原材料
- A.对外投资
- B.短期借款
- C.资本公积
- D.销售商品收入
- A.财务报表附注
- B.资产负债表
- C.利润分配表
- D.利润表
- A.收款凭证
- B.原始凭证
- C.转账凭证
- D.付款凭证
- A.公允价值
- B.历史成本
- C.现值
- D.可变现净值
- A.可变现净值
- B.历史成本
- C.现值
- D.重置成本
- A.会计总体性要求
- B.会计原则
- C.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D.会计核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