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某企业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有A、B两种材料,请将下列原材料账簿的总账和明细账登记完毕,并结计出余额。
原材料总分类账
2005年 凭证号码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月日
61
月初余额
6.5
(1)
购入
6.10
(2)
购入
6.25
(3)
领16000
6.30
月结
原材料明细分类账
账户名称:A材料计量单位:件
2005年 凭证号码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余
月日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6.1
月初余额
300
40
6.5
(1)
购入
200
40
6.25
(3)
领用
6.30
月结
原材料明细分类账
账户名称:B材料计量单位:件
2005年 凭证号码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余
月日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6.1
月初余额
500
60
6.10
(2)
购入
60
18000
6.25
(3)
领用
12000
6.30
月结
- A.本年利润
- B.利润分配
- C.应付股利
- D.银行存款
- A.本年利润
- B.利润分配
- C.应付股利
- D.净利润
- A.250000
- B.1650000
- C.1900000
- D.2350000
- A.325000
- B.300000
- C.275000
- D.185000
- A.本年利润
- B.利润分配
- C.资本公积
- D.盈余公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编报企业的名称
- B.资产负债表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
- C.人民币金额单位
- D.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
- A.借方登记待处理财产物资盘亏、毁损数
- B.借方登记结转经批准处理的财产物资盘盈数
- C.贷方登记待处理财产物资盘盈数或转销已批准处理的财产物资盘亏、毁损数
- D.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待处理财产的盘盈或盘亏数
- A.借:应收账款——乙公司2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34000
- B.借:应收账款——乙公司2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 C.借:应收账款——乙公司231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9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3600
- D.借:应收账款——乙公司231660 财务费用234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 A.固定资产原价
- B.预计净残值
- C.固定资产的类别
- D.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 A.资产类
- B.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
- C.成本类
- D.损益类
- A.一张原始凭证涉及到几张记账凭证时
- B.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
- C.一张原始凭证需要有多个单位共同使用时
- D.期末结账的记账凭证
- A.“营业外收入”发生额
- B.“主营业务收入”发生额
- C.“其他业务收入”发生额
- D.“投资收益”发生额
- A.银行存款总账
- B.银行对账单
- C.银行存款日记账
- D.支票登记簿
- A.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
- B.发现上一年度的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
- C.记账后发现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 D.记账后发现会计科目无误而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 A.单位负责人欠银行的贷款
- B.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 C.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 D.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 A.销售商品
- B.提供劳务
- C.出租固定资产
- D.出售固定资产
- A.会计主体
- B.持续经营
- C.会计分期
- D.货币计量
- A.严格审核会计账簿的记录和有关资料
- B.进行重要财产清查、核实债务.并按规定程序报批,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 C.按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 D.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本期相关项目的情况
- A.内容是否真实
- B.书写是否规范
- C.手续是否完备
- D.项目是否齐全
- A.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相同的
- B.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是相同的
- C.总分类科目对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起着统驭控制作用
- D.明细分类科目对有关总分类科目起着补充说明作用
- A.钱账分管制度要求企业配备专职出纳,办理库存现金收付和结算业务
- B.出纳员可以监管收入、费用类账户的登记
- C.明确现金支出的审批权限
- D.库存现金日记账要按日结账,并进行不定期清查
- A.合法性原则
- B.相关性原则
- C.实用性原则
- D.谨慎性原则
- A.对于真实、合理、合法但内容不完整的,应退回由有关经办人员补办手续
- B.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会计人员应拒绝办理,并向负责人报告
- C.对于真实、合理、合法但填写金额有错误的,应退回并要求原单位重开
- D.对于真实、合理、合法但填写金额有错误的,应退回原单位更正并盖章
- 4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在清查小组盘点现金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
- B.“现金盘点报告表”需要清查人员和出纳人员共同签字盖章
- C.要根据“现金盘点报告表”进行账务处理
- D.不必根据“现金盘点报告表”进行账务处理
- A.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 B.便于了解账户间的对应关系
- C.简明易懂
- D.可以做到试算平衡
- A.古代会计
- B.近代会计
- C.现代会计
- D.当代会计
- A.账证
- B.账账
- C.账实
- D.账表
- A.300
- B.320
- C.365
- D.380
- A.借:主营业务成本60000 贷:本年利润60000借:本年利润1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 B.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贷:净利润100000借:净利润6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60000
- C.借:本年利润4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0000
- D.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贷:本年利润100000借:本年利润6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60000
- A.所有经济业务共耗用乙材料3500元
- B.生产B产品耗用直接材料成本为3500元
- C.生产A产品耗用直接材料成本2800元
- D.销售甲材料时应借记其他业务成本500元
- A.将会计六项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 B.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
- C.揭示了资产负债表要素和利润表要素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 D.揭示了收益质量的高低
- A.对于债权和债务,应每月至少核对一次
- B.现金应由出纳人员在每日业务终了时清点
- C.对于银行存款和银行借款,应由出纳人员每月同银行核对一次
- D.对于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除年度清查外,应有计划的每月重点抽查,对于贵重物品,应每月清查盘点一次
- A.重要性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两方面予以判断
- B.对各项目重要性的判断标准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 C.判断项目性质的重要性,其标准是是否显著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因素
- D.判断项目金额大小的重要性,其标准就是项目金额的大小
- A.企业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 B.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 C.集团会计和公司会计
- D.内部会计和外部会计
- A.15%
- B.20%
- C.25%
- D.30%
- A.借:固定资产100 贷:实收资本100
- B.借:固定资产70 贷:实收资本70
- C.借:固定资产80 贷:实收资本60资本公积20
- D.借:固定资产100 贷:累计折旧30 实收资本70
- 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 B.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 C.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 D.资产的增减
- A.一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 B.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 C.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 D.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 A.9
- B.9.5
- C.8.3
- D.11.8
- A.记账
- B.算账
- C.报账
- D.查账
- A.预收账款
- B.制造费用
- C.销售费用
- D.营业税金及附加
- A.收款凭证
- B.付款凭证
- C.转账凭证
- D.销售发票
- A.70
- B.90
- C.20
- 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