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核算现金折扣的方法有总价法、净价法和备抵法
- B.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总价法入账
- C.对于销货方,优点是减少现金流量,因为折扣部分冲减了财务费用
- D.对于销货方,优点是缩短收款时间,减少坏账损失
- A.借:原材料8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贷:应付账款——A公司 93 600
- B.借:原材料8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贷:应付账款——A公司 92 800财务费用800
- C.借:原材料8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贷:应付账款——A公司 93 600借:应付账款——A公司 93 600贷:银行存款 92 800财务费用800
- D.借:原材料80 000贷:应付账款——A公司80 000
- A.借:原材料8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贷:应付账款——A公司 93 600借:应付账款——A公司 93 600贷:银行存款 93 600
- B.借:原材料8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贷:应付账款——A公司 92 800财务费用800
- C.借:原材料8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贷:应付账款——A公司 92 000财务费用 1600
- D.借:原材料80 000贷:应付账款——A公司80 000
- A.借:原材料8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贷:应付账款——A公司 93 600
- B.借:原材料8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贷:应付账款——A公司 93 600借:应付账款——A公司 93 600贷:银行存款 92 000财务费用 1 600
- C.借:原材料8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贷:应付账款——A公司 92 000财务费用 1 600
- D.借:原材料80 000贷:应付账款——A公司80 000
- A.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净损失,应当计入营业外支出
- B.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 C.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 D.如果某项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是固定资产处置的条件之一
- A.1 600
- B.936
- C.800
- D.900
- A.营业外收入415.25万元
- B.营业外收入416.25万元
- C.营业外支出415.25万元
- D.营业外支出416.25万元
- A.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 B.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 C.借:原材料 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 D.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贷:同定资产清理
- A.437.5
- B.417.5
- C.418.5
- D.420
- A.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 B.支付清理费用时,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 C.支付清理费用时,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 D.该固定资产处置时,已计提折旧62.5万元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应付账款
- B.应收账款
- C.营业外收入
- D.管理费用
- A.应当由本单位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意见
- B.企业在销毁档案后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 C.单位负责人可以不在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 D.应当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 A.库存现金日记账
- B.银行存款日记账
- C.明细分类账
- D.总分类账
- A.定期清查
- B.全面清查
- C.不定期清查
- D.局部清查
- A.产成品销售收入
- B.材料销售收入
- C.包装物出租收入
- D.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
- A.借方表示增加
- B.贷方表示增加
- C.一般余额在贷方
- D.一般余额在借方
- A.会计主体
- B.持续经营
- C.会计分期
- D.人民币计量
- A.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 B.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
- C.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 D.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 A.月结
- B.日结
- C.季结
- D.年结
- 4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其他主体的经济业务
- B.会计主体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 C.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 D.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 A.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 B.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
- C.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D.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 A.会计主体
- B.持续经营
- C.会计分期
- D.人民币计量
- A.汇总转账凭证
- B.汇总原始凭证
- C.汇总付款凭证
- D.汇总收款凭证
- A.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 B.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由销毁人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 C.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未经签字不得借出
- D.固定资产卡片于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15年
- A.可比性
- B.合法性
- C.合规性
- D.合理性
- A.负债增加
- B.资产增加
- C.费用增加
- D.收入增加
- A.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 B.总分类账可较详细地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 C.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 D.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 A.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 B.能够体现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 C.登记T作量较小
- D.当转账凭证较多时,汇总转账凭证的编制工作量较大
- A.“其他货币资金”总账期末金额
- B.“银行存款”总账期末余额
- C.“应收票据”总账期末余额
- D.“库存现金”总账期末余额
- A.应交税费
- B.累计折旧
- C.待处理财产损溢
- D.固定资产
- A.借:长期借款 1 000贷:银行存款 1 000
- B.借:银行存款 1 000贷:长期借款 1 000
- C.借:短期借款 1 000贷:银行存款 1 000
- D.借:银行存款 1 000贷:短期借款 1 000
- A.同级财政部门
- B.上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
- C.同级审计部门
- D.同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
- A.来源
- B.填制程序和用途
- C.性质
- D.反映的内容
- A.普通日记账
- B.特种日记账
- C.日记账
- D.分录簿
- A.货币
- B.生产力
- C.工时
- D.人民币元
- A.总分类账
- B.数量金额式
- C.明细分类账
- D.备查账簿
- A.通用凭证
- B.专用凭证
- C.自制原始凭证
- D.外来原始凭证
- A.一个
- B.一个或两个
- C.两个或两个以上
- D.两个
- 5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银行存款日记账需要保管15年
- B.总账需保管15年
- C.固定资产卡片需保管15年
- D.会计档案保管清册需要保管15年
- A.简化登记总账
- B.能清晰地反映各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 C.可以大大增加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 D.科目汇总表可以起到试算平衡的作用,保证总账登记的正确性
- A.8 000
- B.2 000
- C.9 000
- D.18 000
- A.未分配利润
- B.剩余权益
- C.留存收益
- D.盈余公积
- A.等待处理的财产盘盈
- B.等待处理的财产盘亏
- C.尚待批准处理的财产盘盈数大于尚待批准处理的财产盘亏和毁损数的差额
- D.尚待批准处理的财产盘盈数小于尚待批准处理的财产盘亏和毁损数的差额
- A.3 200
- B.4 896
- C.6 120
- D.4 960
- A.购买股票
- B.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
- C.取得长期借款
- D.收到现金股利
- A.复式记账法
- B.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 C.“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式
- D.经济业务的类型
- 67
-
会计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 )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工作。
- A.真实、全面、综合、连续
- B.真实、全面、连续、系统
- C.真实、综合、连续、系统
- D.全面、连续、系统、综合
- A.重置成本
- B.历史成本
- C.现值
- D.可变现净值
- A.借:银行存款 150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50
- B.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50贷:银行存款 150
- C.借:银行存款 15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50
- D.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50贷:银行存款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