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 B.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 C.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 D.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 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 B.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 C.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 D.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 A.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 B.企业已收,银行未收
- C.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 D.银行已收,企业未收
- A.计提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 B.计提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 C.计提专设销售机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 D.计提自建工程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 A.“待处理财产损溢”30000元
- B.“营业外支出”20000元
- C.“累计折旧”10000元
- D.“待处理财产损溢”20000元
- A.引起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的业务
- B.引起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的业务
- C.引起资产内部项目有增有减,总额不变的业务
- D.引起权益内部项目有增有减,总额不变的业务
- A.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 B.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 C.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 D.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
- A.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
- B.至少按季度编制财务报表
- C.项目列报遵守重要性原则
- D.各项目之间的金额可以相互抵销
- A.账户记账方向颠倒
- B.漏记某项经济业务
- C.重记某项经济业务
- D.一笔分录的借贷金额不等
- A.一借多贷
- B.多借多贷
- C.一借一贷
- D.一贷多借
- A.全面清查
- B.定期清查
- C.局部清查
- D.不定期清查
- A.预测经济前景
- B.参与经济决策
- C.评价经营业绩
- D.制定管理方案
- A.会计凭证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 B.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 C.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 D.尚未取得原始凭证的经济业务可以先编制记账凭证据以记账
- A.将向外单位提供的凭证复印件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
- B.将外借的会计凭证拆封抽出
- C.不得外借,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
- D.可以外借
- A.先借后贷
- B.左右错开
- C.一借多贷,贷方文字对齐
- D.一贷多借,借方金额对齐
- 38
-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 A.现金日记账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 B.产成品明细账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 C.生产成本明细账采用三栏式账簿
- D.制造费用明细账采用多栏式账簿
- A.货币资金
- B.财产物资
- C.应收、应付款项
- D.有价证券
- A.审核人员
- B.会计主管人员
- C.记账人员
- D.制单人员
- A.限额领料单
- B.发票
- C.领料单
- D.收料单
- A.资金的投入
- B.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 C.资金的退出
- D.资金的积累
- A.1600
- B.12100
- C.900
- D.700
- A.捐赠支出
- B.非常损失
- C.罚款支出
- D.应收账款发生的坏账损失
- A.编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应记科目、借贷方向相同,金额为72000元的蓝字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
- B.编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应记科目、借贷方向相同,金额为72000元的红字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
- C.编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应记科目、借贷方向相同,金额为8000元的蓝字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人账
- D.编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应记科目、借贷方向相同,金额为8000元的红字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
- A.95
- B.130
- C.140
- D.145
- A.借:原材料 1872000 贷:银行存款 1872000
- B.借:原材料 16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72000 贷:银行存款 1872000
- C.借:原材料 16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72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1872000
- D.借:原材料 1872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1872000
- A.财务费用
- B.营业外收入
- C.投资收益
- D.资产减值损失
- A.复式记账
- B.成本计算
- C.财产清查
- D.编制财务预算
- A.会计主体
- B.会计要素
- C.会计科目
- D.会计信息
- A.多步式
- B.报告式
- C.单步式
- D.账户式
- A.长期待摊费用
- B.管理费用
- C.本年利润
- D.预收账款
- A.外来凭证
- B.通用凭证
- C.专用凭证
- D.自制凭证
- A.历史成本
- B.重置成本
- C.现值
- D.公允价值
- A.712.5
- B.1512.5
- C.1312.5
- D.1762.5
- A.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 B.记录资产和权益的内容不同
- C.记录资产和权益的方法不同
- D.会计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没有结构
- A.借记“其他应收款——过失责任人”科目3000元,“管理费用”科目17000元;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20000元
- B.借记“其他应收款——过失责任人”科目3000元,“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17000元: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20000元
- C.借记“其他应收款——过失责任人”科目3000元,“管理费用”科目1000元,“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16000元;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20000元
- D.借记“其他应收款——过失责任人”科目3000元,“管理费用”科目16000元,“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1000元;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20000元
- A.销售商品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成本
- B.预计产品质量保修费用
- C.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
- D.因违约支付的赔偿款
- A.280
- B.270
- C.275
- D.215
- A.产成品明细账
- B.原材料明细账
- C.库存商品明细账
- D.制造费用明细账
- A.订本式
- B.活页式
- C.数量金额式
- D.多栏式
- A.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
- B.静态报表和动态报表
- C.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 D.月报、季报和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