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XYZ公司20×8年9月30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98500元,9月底与银行往来的其余资料如下:
(1)9月30日,收到购货方转账支票一张,金额为12600元,已经送存银行,但银行尚未入账。
(2)本公司当月的水电费用800元银行已代为支付,但公司未接到通知而尚未入账。
(3)本公司当月开出的用以支付供货方货款的转账支票,尚有4500元未兑现。
(4)本公司送存银行的某客户转账支票35000元,因对象存款不足而被退票,而公司未接到通知。
(5)公司委托银行代收的款项22000元,银行已转入本公司的存款户,但本公司尚未收到通知入账。
要求;完成下列XYZ公司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0×8年9月30日
编制单位:XYZ公司单位:元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98500 银行对账单余额 76600 加: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款项合计 (1) 加: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款项合计 (3) 减: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款项合计 800 减: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款项合计 (4) 调节后余额 (2) 调节后余额 (5)
- 正确
- 错误
- 18
-
宇浩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管理不善,毁损库存原材料一批。对于该批毁损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元,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账户。( )
A.正确
B.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 B.复式记账
- C.成本计算
- D.财产清查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表明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期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与债权人、所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 B.“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动态地反映了经营成果与相应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说明了企业经营成果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所产生的影响,体现了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 D.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并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 A.5000
- B.3000
- C.0
- D.2000
- A.银行存款
- B.固定资产
- C.应收账款
- D.库存现金
- A.“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
- B.“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
- C.“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
- D.“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纽科目的借方余额
- 2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成本核算对象的,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
- B.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制造费用
- C.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 D.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 A.红字更正法
- B.重编正确的付款凭证
- C.划线更正法
- D.补充登记法
- A.准确性
- B.合法性
- C.合理性
- D.效益性
- A.《企业会计准则》
- B.《小企业会计准则》
- C.《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 D.《行政单位会计准则》
- A.资产
- B.负债
- C.收入
- D.费用
- A.财务费用
- B.制造费用
- C.管理费用
- D.直接人工
- A.账簿的封面主要注明账簿的名称
- B.账簿的扉页主要用来标明会计账簿的使用信息
- C.账簿的账页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载体
- D.账簿的账页格式因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 A.明细分类科目
- B.总分类科目
- C.资产类科目
- D.负债类科目
- A.费用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借方
- B.借贷记账法下,借记减少
- C.期末没有余额
- D.借贷记账法下,借记增加
- A.为防止篡改,文字书写要占满格
- B.数字书写一般要占格距的1/2
- C.将登记中不慎出现的空页划线注销
- D.根据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用红字冲销错误记录
- A.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 B.收款凭证分为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收款凭证两种
- C.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应该编制现金收款凭证
- D.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应该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 A.原材料
- B.在产品
- C.半成品
- D.库存商品
- A.库存现金日记账根据“上日余额+本日收入-本日支出=本日余额”的公式,逐日结出库存现金余额
- B.库存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库存现金收付有关的记账凭证,按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
- C.逐日结出的库存现金余额要与库存现金实存数核对,以检查每日库存现金收付是否有误
- D.从银行提取现金的收入数,应根据银行存款付款凭证登记
- A.汇总记账凭证
- B.收款凭证
- C.付款凭证
- D.转账凭证
- A.“应付职工薪酬”
- B.“应交税费”
- C.“应付股利”
- D.“应付债券”
- A.古代会计
- B.近代会计
- C.现代会计
- D.当代会计
- A.“库存现金”
- B.“银行存款”
- C.“其他应收款”
- D.“货币资金”
- A.对固定资产净残值的确定带有一定主观性
- B.固定资产原价指的是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
- C.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 D.企业有关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等,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变更
- A.会计职能
- B.会计主体
- C.会计内容
- D.会计对象
- A.盘存单
- B.实存账存对比表
- C.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
- D.对账单
- A.“固定资产清理”
- B.“待处理财产损溢”
- C.“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D.“材料成本差异”
- A.日记账
- B.总分类账
- C.明细账
- D.固定资产卡片账
- A.会计主体
- B.会计要素
- C.会计科目
- D.会计信息
- A.试算平衡
- B.资产和权益平衡关系
- C.会计科目
- D.经济业务
- A.某一张原始凭证
- B.若干张同类别的原始凭证
- C.原始凭证汇总表
- D.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
- A.资产
- B.负债
- C.所有者权益
- D.损益
- A.重新编制记账凭证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划线更正法
- A.配比原则
- B.权责发生制基础
- C.可比性原则
- D.谨慎性原则
- A.拒绝办理,并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 B.予以抵制。对经办人员进行批评
- C.由会计人员重新编制或予以更正
- D.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以至重新编制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B或C都行
- A.“管理费用”
- B.“其他业务支出”
- C.“营业外支出”
- D.“其他应收款”
- A.文字和数字的书写占格距的1/2
- B.发生的空行、空页一定要补充书写
- C.用红字冲销错误记录
- D.在发生的空页上注明“此页空白”
- A.会计分录
- B.会计账簿
- C.会计凭证
- D.财务报告
- A.712.5
- B.1512.5
- C.1312.5
- D.1762.5
- A.“主营业务收入”
- B.“营业税金及附加”
- C.“应交税费”
- D.“所得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