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应收账款”总账本月借方发生额为317000元
- B.“应收账款”总账本月借方发生额为117000元
- C.“应收账款”总账本月贷方发生额为200000元
- D.“应收账款”总账3月末借方余额为477000元
-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A.“应收账款——W企业”明细账借方余额为100000元
- B.“应收账款——W企业”明细账借方余额为300000元
- C.“应收账款”总账借方余额为360000元
- D.应收账款所有明细账借方余额之和为360000元
- A.30000
- B.50000
- C.60000
- D.80000
- A.45000和60000
- B.45000和85000
- C.60000和60000
- D.85000和85000
- 6
-
根据以下表格,回答题
乙公司2013年12月份结账后,有关账户的部分资料如下表所示(金额单位:元):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账户
借
贷
借
贷
借
贷
应收账款
E
5500
16300
77500
生产成本
18000
F
45000
15000
库存商品
100000
45000
60000
85000
主营业务成本
I
J
实收资本
500000
K
560000
字母E和F的金额分别为( )元。 查看材料
- A.77500 42000
- B.77500 15000
- C.88300 42000
- D.88300 15000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借:银行存款 234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
- B.借:主营业务收入 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0贷:银行存款 234000
- C.借:主营业务收人 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贷:银行存款 234000
- D.借:库存商品 140000贷:主营业务成本 140000
- A.借:制造费用 4000管理费用 1000贷:累计折旧 5000
- B.借:生产成本 4400贷:银行存款 4400
- C.借:制造费用 8400管理费用 1000贷:累计折旧 5000银行存款 4400
- D.借:管理费用 4400贷:银行存款 4400本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5000元(其中,生产车间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4000元,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000元)。生产车间购买办公用品4400元,以银行存款付讫。
- A.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20000——乙产品 78000制造费用 3000管理费用 2000贷:原材料——A材料 203000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67000——乙产品 47000制造费用 17100管理费用 22800贷:应付职工薪酬153900
- B.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20000——乙产品 78000制造费用 5000贷:原材料——A材料 203000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67000——乙产品 47000制造费用 17100管理费用 22800贷:应付职工薪酬 153900
- C.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20000——乙产品 78000制造费用 5000贷:原材料——A材料 203000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67000——乙产品 47000制造费用 17100管理费用 22800贷:应付工资 153900
- D.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20000——乙产品 78000制造费用5000贷:原材料——A材料 203000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67000——乙产品 47000制造费用 17100管理费用 22800贷:应付工资 15390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30
-
账账核对包括( )。
- A.总账与日记账核对
- B.总账与明细账核对
- C.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核对
- D.各种应收、应付账款明细账面余额与有关债权、债务单位的账目余额核对
- A.订本式账簿
- B.多栏式账簿
- C.活页式账簿
- D.卡片式账簿
- A.银行的各种结算凭证
- B.限额领料单
- C.出差人员的住宿发票
- D.成本计算单
- A.可以外借
- B.将外借的会计凭证拆封抽出
- C.不得外借,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
- D.将向外单位提供的凭证复印件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
- A.登记的依据相同
- B.登记的账户方向相同
- C.所属的会计期间相同
- D.登记的金额相等
- A.增加额试算平衡法
- B.减少额试算平衡法
- C.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 D.余额试算平衡法
- A.总分类科目
- B.明细类科目
- C.资产类科目
- D.权益类科目
- A.预付货款
- B.预收货款
- C.收到投资款
- D.从银行提取现金
- 39
-
资产的特征有( )。
- A.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 B.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 C.能以货币计量的
- D.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
- A.材料物资账的明细账一般用数量金额式
- B.成本费用账的明细账一般用多栏式
- C.债权债务账的明细账一般用三栏式
- D.收入收益类明细账一般用横线登记式
- A.营业利润
- B.利润总额
- C.净利润
- D.投资收益
- A.以银行存款归还前欠货款
- B.销售产品,货款未收
- C.以现金购买办公用品
- D.向银行借入款项,存人结算户
- A.支付的广告费
- B.支付的厂部办公用品费
- C.支付的利息费用
- D.支付的车间办公用品费
- A.用蓝字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账户80元,贷记“其他应收款”账户80元
- B.用红字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账户80元,贷记“其他应收款”账户80元
- C.用红字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账户2580元,贷记“其他应收款”账户2580元
- D.用蓝字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账户2500元,贷记“应收账款”账户2500元
- 45
-
按净值计价适用于( )。
- A.新建的固定资产
- B.盘盈的固定资产
- C.盘亏的固定资产
- D.毁损的固定资产
- A.银行收付款通知单
- B.开工单
- C.生产通知单
- D.限额领料单
- A.融资租人生产设备的原价
- B.经营性租入设备的原价
- C.经营性租出设备的原价
- D.转入清理的生产设备的原价
- A.利润表
- B.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 C.现金流量表
- D.资产负债表
- A.借:生产成本 7000贷:累计折旧 7000
- B.借:制造费用 7000贷:累计折旧 7000
- C.借:管理费用 7000贷:累计折旧 7000
- D.借:制造费用 7000贷:固定资产 7000
- A.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 B.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 C.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 D.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 A.一借一贷
- B.一借多贷
- C.一贷多借
- D.多借多贷
- A.资产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 B.必须是有形资产
- C.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D.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 A.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 B.账户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依据
- C.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 D.会计科目不存在结构,而会计账户存在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 A.资产减值损失
- B.坏账准备
- C.存货跌价准备
- D.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A.供应过程
- B.生产过程
- C.销售过程
- D.分配过程
- A.库存商品
- B.应交税费
- C.制造费用
- D.其他应付款
- A.10年
- B.15年
- C.25年
- D.5年
- A.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 B.可以变动,但须经过批准
- C.可以任意变动
- D.应当一致,不得变动
- A.一贯性原则
- B.谨慎性原则
- C.重要性原则
- D.真实性原则
- A.利润总额
- B.营业利润
- C.净利润
- D.未分配利润总额
- A.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 B.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 C.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存货损失
- D.应由过失人赔偿的存货损失
- 62
-
权责发生制是指( )。
- A.企业收到款项时计入到收入,当期发生的支出计入费用
- B.收到款项时计人收入,费用应该在归属期予以确认
- C.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是否归属于本期,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 D.收入和费用应该按照现金收支的时点予以确认
- A.利润分配明细账
- B.收入明细账
- C.成本明细账
- D.库存商品账
- A.一次凭证是记载一笔经济业务,累计凭证是记载多笔经济业务
- B.累计凭证是自制原始凭证,一次凭证是外来原始凭证
- C.累计凭证填制的手续是多次完成的,一次凭证填制的手续是一次完成的
- D.累计凭证是汇总凭证,一次凭证是单式凭证
- A.历史成本
- B.重置成本
- C.公允现值
- D.现值
- A.370000元
- B.375550元
- C.364450元
- D.432900
- A.管理费用
- B.销售费用
- C.财务费用
- D.主营业务收入
- A.收料单
- B.收款的收据
- C.出差后的车票
- D.经济合同
- A.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 B.没有会计科目,账户就缺少了设置的依据
- C.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具体运用
- D.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和账户是相互通用的
- A.谨慎性原则
- B.可比性原则
- C.相关性原则
- D.重要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