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企业年终决算之前
- B.单位撤销、合并、改组或改变隶属关系时
- C.企业清产核资时
- D.单位主要领导离职时
- A.借:其他应收款——×× 50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00
- B.借:其他应收款——××450——应收保险赔款 5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00
- C.借:管理费用 50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00
- D.借:其他应收款——×× 300——应收保险赔款 50 管理费用 1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00
- A.借:管理费用 500贷:库存现金 500
- B.借:其他应收款 500贷:库存现金 500
- C.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00贷:库存现金 500
- D.借:营业外支出 500贷:库存现金 500
- A.300000
- B.350000
- C.2400000
- D.2450000
- A.借:应收股利 30000贷:投资收益 30000
- B.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30000贷:应收股利 30000
- C.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0000
- D.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000
- A.“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38350元
- B.“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28350元
- C.“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36800元
- D.“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26800元
- A.“应交税费”总账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92800元,“应交税费”总账科目6月份贷方余额为52150元
- B.“应交税费”总账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92350元,“应交税费”总账科目6月份贷方余额为52150元
- C.“应交税费”总账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92800元,“应交税费”总账科目6月份贷方发生额为56950元
- D.“应交税费”总账科目6月份借方发生额为92350元,“应交税费”总账科目6月份贷方发生额为56950元
- A.借:主营业务收入 285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8450贷:银行存款 333450
- B.借:主营业务收入 285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8450贷:银行存款 333450
- C.借:银行存款 333450贷:原材料 285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8450
- D.借:银行存款 333450贷:主营业务收入 285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8450
- A.借:材料采购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 贷:银行存款 46800
- B.借:原材料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 贷:银行存款 46800
- C.借:原材料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 贷:银行存款 46800
- D.借:银行存款 46800 贷:原材料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平行登记法
- B.划线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红字更正法
- 正确
- 错误
- A.抽换账页
- B.撕掉账页
- C.将空页、空行划线注销,并由记账人员签章
- D.将空页、空行注明“此页空白”、“此行空A”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章
- 33
-
会计凭证的作用有( )。
- A.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 B.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 C.控制会计科目,保证记账正确
- D.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 A.内容是否真实
- B.书写是否正确
- C.科目是否正确
- D.项目是否齐全
- 35
-
会计分录包括( )。
- A.简单会计分录
- B.复合会计分录
- C.单式分录
- D.混合分录
- A.借:银行存款
- B.借:固定资产
- C.贷:实收资本
- D.贷:资本公积
- A.应付票据
- B.应付账款
- C.预付账款
- D.长期借款
- A.资产
- B.负债
- C.收入
- D.费用
- A.股票
- B.企业债券
- C.国库券
- D.银行存单
- A.会计主体必然是法律主体
- B.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 C.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
- D.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
- A.应收的各种赔款
- B.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 C.存出保证金
- D.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和备用金
- A.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中的借方余额
- B.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中的贷方余额
- C.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中的借方余额
- D.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中的贷方余额
- A.能大大减轻登记总账的工作量
- B.要与本单位的经营规模大小、经营业务的繁简程度相适应
- C.必须保证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
- D.有利于会计人员的分工协作,建立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
- A.将“应付账款”科目贷方的3000元误记入借方
- B.将“应付账款”科目贷方的3000元误记为300元
- C.将“应付账款”科目贷方的3000元误记为30000元
- D.将“财务费用”科目借方的89元误记为98元
- A.增加记借方
- B.增加记贷方
- C.减少记借方
- D.减少记贷方
- A.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无形资产
- B.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无形资产、应收账款
- C.固定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
- D.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无形资产
- A.对于真实、合理、合法但内容不完整的,应退回由有关经办人员补办手续
- B.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应拒绝办理,并向负责人报告
- C.对于真实、合理、合法但填写金额有错的原始凭证,应退回要求原单位重开
- D.对于真实、合理,但填写金额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由原单位更正并盖章
- A.根据“清查结果报告表”、“盘点报告表”等已经查实的数据资料,填制记账凭证
- B.记人有关账簿,使账簿记录与实际盘存数相符
- C.根据权限,将处理建议报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
- D.对财产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 A.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 B.增值税
- C.营业外收支净额
- D.所得税
- A.租入的固定资产
- B.应收票据
- C.受托加工材料
- D.购入的固定资产
- A.负债是对内对外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企业负有偿还的义务。
- B.企业清算时,所有者权益具有优先清偿权。
- C.负债不能参与利润分配。
- D.所有者权益中的基本部分可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 A.1/2
- B.1/3
- C.3/4
- D.3/5
- A.收入增加38500元
- B.收入增加58500元
- C.收入增加50000元
- D.资产增加38500元
- A.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 B.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 C.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 D.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 A.依据相同
- B.期间相同
- C.方向相反
- D.金额相等
- A.对外投资
- B.股票
- C.法定财产重估增值
- D.对外捐赠
- A.成本
- B.费用
- C.资产
- D.负债
- A.红字更正法
- B.重编正确的付款凭证
- C.划线更正法
- D.补充登记法
- A.材料入库单
- B.材料领用单
- C.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D.成本计算单
- A.人民币壹仟肆佰零玖元伍角整
- B.人民币壹仟肆佰玖元伍角
- C.人民币壹仟肆佰玖元伍角整
- D.人民币壹仟肆佰零玖元伍角
- A.偿还借款
- B.上缴税金
- C.发放工资
- D.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 A.资产运动
- B.货币运动
- C.营销活动
- D.资金运动
- A.出售材料成本
- B.固定资产盘亏损失
- C.对外捐赠支出
- D.企业赔偿、罚款支出
- A.借:所得税费用 贷:利润分配
- B.借:所得税费用 贷:本年利润
- C.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金
- D.借:所得税费用 贷:未分配利润
- A.请购单据
- B.有效合同
- C.法律形式
- D.经济实质
- A.原始凭证不得涂改、挖补
- B.外来原始凭证金额错误,可在原始凭证上更正但需签名或盖章
- C.凡是账簿记录金额错误,都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予以更正
- D.自制原始凭证无须经办人签名或盖章
- A.280
- B.300
- C.330
- D.350
- A.日记账
- B.总分类账
- C.备查账
- D.卡片账
- A.实收资本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
- D.营业外收入
- 7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会计档案销毁清册需要保管15年
- B.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需要保管5年
- C.固定资产卡片账应保管15年
- D.现金日记账需要保管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