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000 贷:库存现金1000
- B.借:管理费用600 营业外支出400 贷:库存现金1000
- C.借:管理费用600 其他应收款400 贷:库存现金1000
- D.借:管理费用600 其他应收款4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000
- A.借:管理费用5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5000
- B.借:营业外支出5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5000
- C.借:管理费用4000 营业外支出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5000
- D.借:管理费用1000 营业外支出4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5000
- A.实地盘点法
- B.核对账目法
- C.询证函法
- D.技术推算法
- A.重点清查
- B.全面清查
- C.局部清查
- D.抽样清查
- A.实地盘点法
- B.核对账目法
- C.询证函法
- D.技术推算法
- A.制造费用
- B.库存商品
- C.主营业务成本
- D.本年利润
- A.200000
- B.250000
- C.350000
- D.400000
- A.200000
- B.250000
- C.350000
- D.450000
- A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 )元。 查看材料
- A.15000
- B.30000
- C.45000
- D.60000
- A.15000
- B.30000
- C.45000
- D.6000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费用应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 B.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该流出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 C.费用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 D.费用应当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 A.企业在收到结算凭证时不需做会计处理
- B.企业在收到结算凭证时应借记“在途物资”28000元,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760元
- C.企业在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不需做会计处理
- D.企业在收到材料并验收入库后,应确认原材料
- A.资产负债表
- B.记账凭证
- C.财务制度
- D.财务报告
- A.库存现金每月清点一次
- B.单位主要负责人离任前进行局部清查
- C.债权债务每年核对两次
- D.单位撤销前进行全面清查
- A.外埠存款
- B.银行承兑汇票
- C.银行汇票存款
- D.信用卡存款
- A.“待处理财产损溢”30000元
- B.“营业外支出”20000元
- C.“累计折旧”10000元
- D.“待处理财产损溢”20000元
- A.只要本单位会计主管批准,就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
- B.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情况下不得借出
- C.借出的会计档案,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按期如数收回
- D.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相应记号
- A.时效性
- B.合法性
- C.合理性
- D.盈利性
- A.预收账款
- B.预付账款
- C.在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 D.将于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 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 B.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费用增加
- C.一项费用增加,一项资产减少
- D.一项费用减少,一项负债增加
- A.房屋及建筑物
- B.在用的机器设备
- C.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 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
- A.科目汇总表
- B.总分类账
- C.明细分类账
- D.汇总记账凭证
- A.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B.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C.分配现金股利
- D.所得税费用
- A.收到应收销货款存人银行
- B.购进材料尚未付款
- C.用存款偿还长期借款
- D.接受投资人追加投资
- A.完工产品验收人库
- B.生产产品领用材料
-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D.从银行中提取现金
- A.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核对
- B.总账与其所属的明细账核对
- C.应收账款各明细账户余额与各债务人寄来的对账单核对
- D.出纳员定期清点库存现金
- A.带息票据
- B.无息票据
- C.不带息票据
- D.普通票据
- A.“待处理财产损溢”30000元
- B.“营业外支出”20000元
- C.“累计折旧”10000元
- D.“待处理财产损溢”20000元
- A.在登记账簿时,将256元误记为265元,记账凭证正确无误
- B.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误将“应收账款”科目填为“应付账款”,并已登记入账
- C.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误将3000元填作300元,尚未人账
- D.记账凭证中的借贷方向用错,并已入账
- 5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应由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研发支出”账户
- B.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账户
- C.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不能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中核算
- D.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账户
- A.权责发生制
- B.应收应付制
- C.收付实现制
- D.统收统支制
- A.短期投资
- B.投资收益
- C.本年利润
- D.其他业务收入
- A.存续方
- B.档案局
- C.合并前单位的主管部门
- D.财政部门
- A.20000
- B.80000
- C.100000
- D.400000
- A.实物计量
- B.货币计量
- C.时间计量
- D.劳动计量
- A.先进先出法
- B.后进先出法
- C.加权平均法
- D.个别计价法
- A.长期借款
- B.应付票据
- C.应收账款
- D.应交税费
- A.本年利润
- B.利润分配
- C.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
- D.应付利润和未分配利润
- A.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
- B.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
- C.明细账和总分类账
- D.日记账和总分类账
- A.权责发生制原则
- B.谨慎性原则
- C.配比原则
- D.清晰性原则
- A.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发生额合计数
- B.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
- C.本页末余额
- D.本页的发生额合计
- A.利润=收入-费用
-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 A.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
- B.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
- C.自本月初起至本月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
- D.本页发生额合计数
- A.10%
- B.15%
- C.5%~10%
- D.25%
- A.以商业汇票支付货款时按面值贷记“应付票据”科目
- B.应按期计提利息,记入当期“财务费用”科目
- C.票据到期时按到期值支付票款,到期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记入当期“财务费用”科目
- D.票据到期无力付款,按票据票面值转为“应付账款”
- A.记账凭证的名称
- B.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经济业务的金额
- C.记账标记
- D.单位财务公章
- A.实收资本
- B.短期借款
- C.资本公积
- D.盈余公积
- A.短期借款
- B.应付和预收款
- C.应收和预付款
- D.债券
- A.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未达账款是3000元,银行对账单期初余额是28000元
- B.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未达账款是3600元,银行对账单期初余额是28400元
- C.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未达账款是2000元,银行对账单期初余额是28400元
- D.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未达账款是5000元,银行对账单期初余额是29000元
- A.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 B.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利得和损失属于所有者权益
- C.所有者权益应当单独计量,不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 D.所有者权益应当计入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