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450 贷:原材料 450
- B.借:营业外支出 4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50
- C.借:管理费用 450 贷:原材料 450
- D.借:其他业务支出 450 贷:原材料 450
- A.900
- B.300
- C.1200
- D.2100
- A.687400
- B.677000
- C.834000
- D.82100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时效性
- B.合法性
- C.合理性
- D.盈利性
- A.红字更正法
- B.补充登记法
- C.划线更正法
- D.蓝字更正法
- A.销售产品,货款未收
- B.收回前欠货款
- C.投资者投入专利技术
- D.向银行借款
- A.经济业务发生日期
- B.经济业务内容
- C.会计人员记账标记
- D.原始凭证附件
- A.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都是会计的对象
- B.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
- C.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是业务收入和业务支出
- D.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运用的过程
- A.资产减值损失
- B.财务费用
- C.投资收益
- D.营业外收入
- A.外来原始凭证
- B.自制原始凭证
- C.汇总原始凭证
- D.累计原始凭证
- A.该公司资本公积减少20万元
- B.该公司实收资本增加20万元
- C.该公司应编制会计分录为:借记“资本公积”20万元,贷记“实收资本”20万元
- D.该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加20万元
- A.账账核对是指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 B.期末总分类账簿应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进行核对
- C.期末总分类账簿应与序时账簿相核对
- D.期末明细分类账簿之间应进行核对
- A.原材料
- B.制造费用
- C.生产成本
- D.库存商品
- A.840000元
- B.150000元
- C.136364元
- D.60000元
- A.全职职工
- B.兼职职工
- C.临时职工
- D.董事会成员
- A.记账凭证的会计科目错误
- B.记账凭证没有错误,登记账簿时发生错误
- C.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没有错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 D.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没有错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 A.全面清查
- B.局部清查
- C.定期清查
- D.不定期清查
- A.一次凭证
- B.累计凭证
- C.通用凭证
- D.专用凭证
- A.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
- B.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
- C.根据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 D.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
- A.计算缴纳所得税
- B.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C.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D.向投资者分配股利
- A.会计科目是开设账户的依据,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
- B.二者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 C.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 D.会计科目不存在结构,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 A.封面
- B.封底
- C.扉页
- D.账页
- A.购买原材料
- B.偿还债务
- C.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 D.向国家上缴税金
- A.记账程序
- B.账务处理程序
- C.账簿程序
- D.账簿组织
- A.400
- B.540
- C.510
- D.600
- A.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未达账款是3000元,银行对账单期初余额是28000元
- B.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未达账款是3600元,银行对账单期初余额是28400元
- C.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未达账款是2000元,银行对账单期初余额是28400元
- D.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未达账款是5000元,银行对账单期初余额是29000元
- A.记账凭证
- B.单据
- C.累计凭证
- D.汇总凭证
- A.企业管理的需要
- B.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 C.会计核算的需要
- D.经济业务的种类不同
- A.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 B.现金流人、现金流出和非现金活动
- C.直接现金流量和间接现金流量
- D.营业活动现金流量和非营业活动现金流量
- A.编制一张转账凭证
- B.编制一张收款凭证
- C.编制一张付款凭证
- D.编制一张转账凭证和一张付款凭证
- A.120000
- B.20000
- C.100000
- D.2000
- A.实地盘点法
- B.技术推算法
- C.抽样盘存法
- D.函证核对法
- A.由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 B.由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并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 C.由出具单位重开
- D.本单位代替出具单位进行更正
- A.客观性
- B.相关性
- C.可比性
- D.一贯性
- A.拒绝办理
- B.及时办理
- C.交给上级
- D.予以退回,要求补办手续
- A.期初余额和本期增加发生额
- B.期初余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
- C.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
- D.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 A.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 B.登记明细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 C.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 D.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 A.实用性
- B.合法性
- C.谨慎性
- D.相关性
- A.住房在相应期间应该计提的折旧金额
- B.住房在相应期间计提的折旧和减值准备金额之和
- C.住房在相应期间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
- D.估计的住房出租的租赁费用金额
- A.全部账户的期初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
- B.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 C.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
- D.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 A.采用划线更正法
- B.用蓝字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
- C.用蓝字借记“应收账款”,贷记“银行存款”
- D.用红字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重填记账凭证
- A.历史成本
- B.重置成本
- C.可变净现值
- D.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