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借:坏账准备3900货:应收账款3900
- B.借:坏账准备3900 贷:银行存款3900
- C.借:应收账款3900 贷:坏账准备3900
- D.借:坏账准备3900 贷:应付账款3900
- A.借:固定资产清理32000累计折旧58000 贷:固定资产90000
- B.借:银行存款9300 贷:固定资产清理9300
- C.借:营业外支出227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2700
- D.借:固定资产清理22700 贷:营业外收入22700
- A.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时,应确认为坏账
- B.会计上处理坏账的方法只有直接转销法
- C.估计坏账损失可使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或账龄分析法
- D.直接转销法下,公司要等到信用部门确定顾客的款项不可收回时,才对坏账进行会计处理,确认为坏账
- A.借:在途物资5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35 贷:银行存款6435
- B.借:原材料5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35 贷:应付账款6435
- C.借:原材料6435 贷:银行存款5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35
- D.借:原材料5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35 贷:银行存款6435
- A.我国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B.权责发生制强调经营结果的计算,主要适用于企业
- C.收付实现制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 D.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
- A.借:银行存款9360 贷:主营业务收入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
- B.借:应收账款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 贷:主营业务收入9360
- C.借:应收账款9360 贷:主营业务收入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
- D.借:银行存款9360 贷:库存商品8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
- A.3000
- B.5200
- C.5600
- D.12000
- A.96000元
- B.90800元
- C.144000元
- D.156000元
- A.96000元
- B.90800元
- C.144000元
- D.156000元
- A.权责发生制
- B.收付实现制
-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资产
- B.负债
- C.利润
- D.费用
- 正确
- 错误
- A.筹建期间的借款利息计人管理费用
- B.筹建期间的借款利息计人长期待摊费用
- C.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 D.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计人相关资产成本
- A.预计净残值
- B.原价
- C.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 D.使用年限
- A.销售商品的价款
- B.增值税销项税额
- C.代购买方垫付的包装费
- D.租入固定资产交纳的押金
- A.已计入投资收益的国债利息收入
- B.未超过5年的未弥补的亏损
- C.已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但已计入当期费用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 D.支付并且计人当期费用的各种税收滞纳金
- A.生产工人的工资
- 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 C.销售人员的工资
- D.财会人员的工资
- A.直线法
- B.双倍余额递减法
- C.工作量法
- D.年数总和法
- A.超过库存限额以外的现金,由会计主管人员同意,可次13送存银行
- B.限额内的库存现金当日核对清楚后,一律放入保险柜内,不得放在办公桌内过夜
- C.单位的库存现金不准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
- D.库存的纸币和铸币应实行分类保管
- A.基本存款账户
- B.一般存款账户
- C.专用存款账户
- D.暂时存款账户
- A.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
- B.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原值
- C.发生的清理费用
- D.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承担的损失
- 40
-
资产的特征不包括( )。
- A.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B.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 C.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
- D.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 A.现金总账
- B.债权债务明细账
- C.现金日记账
- D.银行存款日记账
- A.存入保证金
- B.企业应收的各种赔款
- C.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 D.备用金
- A.销售费用
- B.财务费用
- C.在建工程
- D.管理费用
- A.账页撕下并装入档案保管
- B.空页、空行用红线对角划掉
- C.加盖“作废”字样
- D.由会计主管人员签字盖章
- A.发生自然灾害
- B.企业合并前
- C.出纳人员调离工作前
- D.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前
- A.收款凭证
- B.付款凭证
- C.转账凭证
- D.汇总记账凭证
- A.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 B.增加额试算平衡法
- C.余额试算平衡法
- D.减少额试算平衡法
- 48
-
会计中期包括( )。
- A.半月度
- B.半年度
- C.季度
- D.月度
- A.收到投资
- B.处置固定资产的收入
- C.提供劳务收入
- D.出租包装物的租金收入
- A.多栏式明细账
- B.卡片式明细账
- C.数量金额式明细账
- D.横线登记式明细账
- A.红字更正法
- B.划线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平行登记法
- A.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 B.账户的对应关系
- C.账户的结构
- D.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 A.凭证填制的时间
- B.凭证填制的程序和用途
- C.凭证填制的方式
- D.凭证反映的经济内容
- A.8,9,10
- B.八又三分之一,八又三分之二,八又三分之三
- C.25/3,26/3,27/3
- D.8-1,8-2,8-3
- A.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 B.登记账簿
- C.利润计算
- D.设立会计科目
- A.原始凭证不得涂改、挖补
- B.外来原始凭证金额错误,可在原始凭证上更正但需签名或盖章
- C.凡是账簿记录金额错误,都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予以更正
- D.自制原始凭证无须经办人签名或盖章
- A.加盖单位负责人印章
- B.加盖单位会计印章
- C.加盖单位财务主管印章
- D.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 A.填制程序和用途
- B.来源
- C.填制方法
- D.反映的内容
- A.借:生产成本88000管理费用1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03000
- B.借:生产成本80000管理费用23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03000
- C.借:生产成本80000制造费用8000管理费用1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03000
- D.借:制造费用103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03000
- A.借方
- B.贷方
- C.材料
- D.固定资产
- A.40400
- B.44072
- C.47608
- D.50008
- A.原材料明细账
- B.库存商品明细账
- C.银行存款日记账
- D.固定资产登记簿
- A.准备出售的机器设备
- B.委托加工物资
- C.经营租出的设备
- D.待处理财产损溢
- 64
-
往来款项不包括( )。
- A.应付账款
- B.应收票据
- C.预付账款
- D.应付债券
- A.资产类账户
- B.成本类账户
- C.费用支出类账户
- D.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 A.出现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 B.成本会计形成
- C.“公认会计原则”形成
- D.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化
- A.收入一费用=利润
-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
- A.各种有价证券的保管
- B.空白收据的保管
- C.现金结算业务
- D.会计档案的保管
- A.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档案形成后的第一天算起
- B.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 C.单位负责人应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 D.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核算的单位,应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