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本年利润
- B.利润分配
- C.应付股利
- D.银行存款
- A.本年利润
- B.利润分配
- C.应付股利
- D.净利润
- A.本年利润
- B.利润分配
- C.资本公积
- D.盈余公积
- A.250 000
- B.1 650 000
- C.1 900 000
- D.2 350 000
- A.325 000
- B.300 000
- C.275 000
- D.185 000
- A.5 000
- B.50 000
- C.红字45 000
- D.蓝字45 000
- A.32 000
- B.23 000
- C.红字9 000
- D.蓝字9 000
- A.管理费用
- B.其他应收款
- C.库存现金
- D.银行存款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任意更正法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记账凭证
- B.原始凭证
- C.汇总原始凭证
- D.汇总记账凭证
- A.盈余公积补亏
- B.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 C.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D.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 A.销售原材料的成本
- B.出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 C.出租包装物的成本
- D.出租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
- A.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及其状况
- B.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
- C.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
- D.分析企业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
- A.银行存款
- B.营业税金及附加
- C.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 D.管理费用
- A.利息分季支付,且数额较大
- B.利息半年支付一次,且数额较大
- C.利息到期一次支付,且数额较大
- D.利息分月支付
- A.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的核对
- B.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总账的银行存款余额的核对
- C.总账借方发生额合计与其明细账借方发生额合计的核对
- D.总账贷方余额合计与其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的核对
- A.库存现金丢失
- B.原材料盘亏
- C.发现账外固定资产
- D.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 A.待处理财产损溢
- B.营业外收入
- C.其他应收款
- D.管理费用
- A.往来款项明细账
- B.存货总账
- C.银行存款日记账
- D.长期投资总账
- A.管理费用
- B.营业外支出
- C.营业外收入
- D.其他业务收入
- A.银行收付款通知单
- B.开工单
- C.生产通知单
- D.经济合同
- 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 B.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 C.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 D.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 A.借记“在途物资”110万元
- B.借记“固定资产”110万元
- C.贷记“资本公积”110万元
- D.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ll0万元
- A.库存现金应该每日清点一次
- B.库存现金应该采用实地盘点法
- C.在清查过程中可以用借条、收据充抵库存现金
- D.要根据盘点结果编制“现金盘点报告表”
- A.其他应收款
- B.营业外支出
- C.管理费用
- D.原材料
- A.登记现金日记账
- B.登记总分类账
- C.登记明细分类账
- D.编制科目汇总表
- A.现金收款凭证
- B.现金付款凭证
-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 A.实际成本法
- B.先进先出法
- C.加权平均法
- D.个别计价法
- A.签订销售合同时
- B.发出货物时
- C.商品的所有权转移时
- D.商品的使用权转移时
- A.“营业外支出”发生额
- B.“主营业务成本’’发生额
- C.“其他业务成本”发生额
- D.“营业税金及附加”发生额
- 52
-
现金收入不包括( )。
- A.银行汇票转账结算取得的销售收入
- B.销售商品取得的现金收入
- C.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 D.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退回的多余款项
- A.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 B.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
- C.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分录错误
- D.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
- A.运杂费
- B.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 D.入库后的保管费用
- A.应付职工薪酬
- B.管理费用
- C.应交税费
- D.其他应付款
- A.360 000
- B.400 000
- C.480 000
- D.520 000
- A.借贷记账法
- B.试算平衡
- C.复式记账法
- D.平行登记
- A.向银行借款存人开户银行
- B.以银行存款购人固定资产
- C.以银行存款偿还借款
- D.接受投资者投入的现金
- A.“生产成本”账户期末肯定无余额
- B.“生产成本”账户期末若有余额,肯定在借方
- C.“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表示已完工产品的成本
- D.“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表示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总额
- A.23 400
- B.21 060
- C.18 000
- D.21 400
- A.职工工资、各种工资性津贴
- B.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 C.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 D.结算起点1 000元以上的大额支出
- A.借记“现金”
- B.贷记“现金”
- C.借记“银行存款”
- D.贷记“银行存款”
- A.凭证组织
- B.账簿组织
- C.记账程序
- D.报表组织
- A.增加了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 B.增加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 C.不便于检查核对账目
- D.不便于进行试算平衡
- A.折余价值
- B.市场价格
- C.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 D.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公允)
- A.损益类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 B.损益类各账户的期末余额
- C.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各账户的期末余额
- D.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 A.全面清查
- B.局部清查
- C.实地盘点
- D.定期清查
- A.账簿组织
- B.账务处理程序
- C.记账工作步骤
- D.会计组织形式
- A.出售材料收入
- B.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
- C.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
- D.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 A.43 000
- B.73 000
- C.48 000
- D.53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