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我国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B.权责发生制强调经营结果的计算,主要适用于企业
- C.收付实现制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 D.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
- A.3000
- B.5260
- C.5600
- D.12000
- A.96000元
- B.90800元
- C.144000元
- D.156000元
- A.96000元
- B.90800元
- C.144000元
- D.156000元
- A.权责发生制
- B.收付实现制
-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A.149300和162500
- B.162500和149300
- C.158900和155500
- D.155500和158900
- A.可能存在尚未核对出的其他未达账项
- B.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可能存在记账差错
- C.银行对企业存款的记账可能存在差错
- D.企业或银行的账簿记录正确无误
- A.8000和1800
- B.1800和8000
- C.16400和20000
- D.2000和16400
- A.8000和1800
- B.1800和8000
- C.16400和20000
- D.20000和16400
- A.账证核对
- B.账账核对
- C.账表核对
- D.账实核对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
- B.账户式分左右两方
- C.我国企业采用账户式结构
- D.账户式分上下两方
- A.成本费用
- B.经营成果
- C.财务状况
- D.现金流量
- A.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 B.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 C.增加企业盈利,提高竞争能力
- D.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 A.对于错误数字应当全部划销
- B.只划销写错的个别数码
- C.对划销的数字,不许全部涂抹,应当使原有字迹仍能辨认
- D.划销的数字,应全部涂抹
- A.现金总账
- B.债权债务明细账
- C.现金日记账
- D.银行存款日记账
- A.将每日发生的业务汇总登记
- B.按业务的发生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 C.每页结出存款的账面余额
- D.每日结出存款的账面金额
- A.所有账户的发生额
- B.所有账户的余额
- C.所有性质相同账户的发生额
- D.所有性质相同账户余额
- A.向银行借人半年期的借款,已转入本企业银行存款账户
- B.赊购设备一台,设备已经交付使用
- C.收到某投资者投资,款项已收存银行
- D.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A.预计净残值
- B.原价
- C.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 D.使用年限
- A.销售商品的价款
- B.增值税销项税额
- C.代购买方垫付的包装费
- D.租入固定资产交纳的押金
- A.预收账款
- B.预付账款
- C.应收账款
- D.应付账款
- A.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 B.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账
- C.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 D.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然后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
- A.定期清查
- B.不定期清查
- C.全面清查
- D.局部清查
- A.会计核算
- B.预测和决策
- C.会计监督
- D.会计分析
- 41
-
资产的特征不包括( )。
- A.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 B.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 C.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
- D.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 42
-
记账凭证可以( )填制。
- A.将不同内容的原始凭证汇总
- B.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
- C.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
- D.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
- A.生产工人的工资
- 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 C.销售人员的工资
- D.财会人员的工资
- A.流动资产盘盈一般冲减管理费用
- B.固定资产盘盈一般计人营业外收入
- C.自然灾害损失一般计入管理费用
- D.偷盗损失一般计入营业外支出
- A.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资产均为企业所拥有的资产
- B.资产负债表中的各报表基础上均按有关账户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 C.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 D.并非所有的企业均须编制现金流量表
- A.多栏式明细账
- B.卡片式明细账
- C.数量金额式明细账
- D.横线登记式明细账
- A.三栏式
- B.数量金额式
- C.多栏式
- D.平行式
- A.保管会计档案
- B.稽核
- C.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 D.登记收入、费用账目
- A.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
- B.各种销售费用
- C.借款的利息
- D.非常损失
- A.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 B.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 C.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 D.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 A.“管理费用”账户1 200元
- B.“制造费用”账户1 200元
- C.“生产成本”账户1 200元
- D.“期间费用”账户1 200元
- A.总分类账
- B.明细分类账
- C.序时账
- D.备查账
- A.记账凭证
- B.汇总原始凭证
- C.汇总记账凭证
- D.记账凭证汇总表
- A.加盖单位负责人印章
- B.加盖单位会计印章
- C.加盖单位财务主管印章
- D.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 A.出现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 B.成本会计形成
- C.“公认会计原则”形成
- D.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化
- A.货币资金
- B.存货
- C.应收账款
- D.资本公积
- 57
-
往来款项不包括( )。
- A.应付账款
- B.应收票据
- C.预付账款
- D.应付债券
- A.50000
- B.56000
- C.56400
- D.58400
- A.借:生产成本88 000管理费用15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103 000
- B.借:生产成本80 000管理费用23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103 000
- C.借:生产成本80 000制造费用8 000管理费用15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103 000
- D.借:制造费用103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103 000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B.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 C.收人-费用=利润
-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 A.应收账款明细账
- B.应付账款明细账
- C.管理费用明细账
- D.短期借款明细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