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库存现金
- B.银行存款
- C.管理费用
- D.营业外收入
- A.“待处理财产损溢”
- B.“库存现金”
- C.“其他应付款”
- D.“营业外收入”
- A.备用现金
- B.库存现金
- C.其他货币资金
- D.银行存款
- A.资产类账户
- B.负债类账户
- C.权益类账户
- D.成本费用类账户
- A.借:其他应收款 2 000 贷:库存现金 2 000
- B.借:其他应收款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 C.借:其他货币资金 2 000 贷:库存现金 2 000
- D.借:其他货币资金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 A.我国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B.权责发生制强调经营结果的计算,主要适用于企业
- C.收付实现制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 D.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
- A.3 000
- B.5 200
- C.5 600
- D.12 000
- A.96 000元
- B.90 800元
- C.144 000元
- D.156 000元
- A.96 000元
- B.90 800元
- C.144 000元
- D.156 000元
- A.权责发生制
- B.收付实现制
-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A.“应收账款”账户
- B.“固定资产”账户
- C.“应付账款”账户
- D.“预付账款”账户
- A.240000
- B.380000
- C.270000
- D.130000
- A.8700000
- B.6100000
- C.5500000
- D.6700000
- A.6月末的资产总额为348000元
- B.6月末的资产总额为342000元
- C.6月末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310000元
- D.6月末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308000元
- A.借方发生额合计为348000元
- B.借方发生额合计为44000元
- C.贷方发生额合计为348000元
- D.贷方发生额合计为44000元
- A.固定资产借方余额220000元
- B.应付账款贷方余额28000元
- C.实收资本贷方余额306000元
- D.资本公积借方余额4000元
- A.以银行存款20000元购买生产用设备,会引起资产内部的一增一减
- B.将到期无力偿还的应付票据10000元转为应付账款,会引起负债内部的一增一减
- C.将资本公积6000元转增资本,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内的一增一减
- D.购进生产用材料8000元,款项尚未支付,资产总额不变
- A.银行存款
- B.原材料
- C.固定资产
- D.应付账款
- A.借方46800元
- B.贷方46800元
- C.借方140400元
- D.贷方140400元
- A.46800
- B.140400
- C.160000
- D.240000
- A.借方94000元
- B.贷方94000元
- C.借方96000元
- D.贷方96000元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B.利润=收入-费用
- C.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
- 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A.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 B.右方为借方,左方为贷方
- C.左方登记增加,右方登记减少
- D.左方和右方登记的数额相等,方向相反
- A.借:固定资产16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16000
- 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16000 贷:营业外收入16000
- C.借:固定资产16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6000
- D.不做账务处理
- A.4465000
- B.4405000
- C.4421000
- D.4450000
- A.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1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
- 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10000.累计折旧15000 贷:固定资产25000
- C.借:管理费用1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10000
- D.借:营业外支出1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10000
- A.借:固定资产36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120 <span></span>贷:银行存款42120
- B.借:固定资产4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12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42120银行存款4000
- C.借:固定资产46120其他应收款288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45000银行存款4000
- D.借:固定资产4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120 贷:银行存款4612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计提职工福利费
- B.结账
- C.转账支付水电费
- D.更正错账
- A.捐赠支出
- B.税款滞纳金支出
- C.转销固定资产盘亏
- D.非常损失
- A.直接材料
- B.直接人工
- C.制造费用
- D.营业费用
- A.银行已收款人账企业未收款入账
- B.企业未付款入账银行已付款入账
- C.企业未付款人账银行也未付款入账
- D.银行已收款人账企业也收款入账
- A.固定资产盘盈的净收益
- B.销售多余材料的收入
- C.出租固定资产的收入
- D.转让无形资产的收入
- A.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核对
- B.总账与其所属的明细账核对
- C.应收账款各明细账户余额与各债务人寄来的对账单核对
- D.出纳员定期清蔗库存现金
- A.股东大会或董事会
- B.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
- C.单位负责人
- D.会计主管
- A.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 B.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 C.资产类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
- D.权益类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
- A.汇总凭证
- B.累计凭证
- C.记账凭证
- D.一次凭证
- A.可使用民族文字,但不能使用外国文字
- B.应当使用中文
- C.应当使用中文和英文
- D.必须使用中文的同时,可以用其他通用文字
- A.其他应收款
- B.应收账款
- C.预付账款
- D.管理费用
- A.生产成本明细账
- B.库存商品明细账
- C.固定资产登记簿
- D.银行存款日记账
- A.本期增加发生额
- B.本期减少发生额
- C.本期增加或减少发生额
- D.以上都对
- A.主营业务收人明细账
- B.本年利润明细账
- C.应付账款明细账
- D.实收资本明细账
- A.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
- B.自本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
- C.本页末的余额
- D.本页的发生额合计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重填记账凭证
- A.200000
- B.205000
- C.234000
- D.239000
- A.编制汇总记账凭证
- B.编制科目汇总表
- C.臀记总分类账
- D.登记多栏式日记账
- A.资产
- B.负债
- C.所有者权益
- D.损益
- A.用负数
- B.用红字
- C.用蓝字
- D.专设一栏
- A.一借一贷
- B.一借多贷
- C.一贷多借
- D.多借多贷
- A.凭证填制的时间
- B.凭证填制的程序和用途
- C.凭证填制的方法
- D.凭证所反映的经济内容
- A.借
- B.贷
- C.借或贷
- D.借和贷
- A.清查的执行单位
- B.清查的范围
- C.清查的时间
- D.清查的原因
- A.借:利润分配
- B.借:本年利润 贷:盈余公积
- C.借:盈余公积
- D.借: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
- A.现金收款凭证
- B.现金付款凭证
-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 A.原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批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
- B.月初结存该种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购人该种存货的实际成本
- C.月初结存该种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月购人该种存货的计划成本
- D.原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批购入存货的计划成本
- A.企业可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账簿
- B.“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重要的原始凭证
- C.“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后的余额是企业可以动用的实际存款数
- D.“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平衡后,说明企业与银行双方记账均无错误
- A.借方余额4 000元
- B.借方余额6 000元
- C.贷方余额4 000元
- D.贷方余额6 000元
- A.管理费用
- B.销售费用
- C.制造费用
- D.财务费用
- A.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
- B.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C.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D.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 A.会计预测
- B.会计核算
- C.会计监督
- D.财产清查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B.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 C.收入-费用=利润
-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 A.202
- B.120
- C.180
- D.90
- A.年终决算前
- B.单位撤销、合并
- C.单位改制
- D.更换实物保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