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81 875
- B.100 800
- C.150 400
- D.200000.
- A.750 000
- B.749 600
- C.700 000
- D.525 000
- A.187 500
- B.187 400
- C.175 000
- D.131 25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借记“坏账准备”
- B.贷记“应收账款”
- C.借记“资产减值损失”
- D.贷记“坏账准备”
- A.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
- B.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
- C.用资本公积弥补
- D.用盈余公积弥补
- A.总账
- B.会计移交清册
- C.原始凭证
- D.记账凭证
- A.零星支出的结算起点为10 000元
- B.库存现金限额一般为企业4-5天的日常开支需要量
- C.企业绝对不可以坐支库存现金
- D.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可以以现金支付
- A.240 000
- B.380 000
- C.270 000
- D.130 000
- A.资产负债表
- B.利润表
- C.现金流量表
- D.附注
- A.货币资金
- B.财产物资
- C.应收、应付款项
- D.对外投资
- A.登记现金日记账
- B.登记总分类账
- C.登记明细分类账
- D.编制科目汇总表
- 3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应收账款明细账可以采用三栏式格式
- B.原材料明细账可以采用数量金额式格式
- C.生产成本明细账可以采用数量金额式格式
- D.在途物资明细账可以采用横线登记式格式
- A.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核对
- B.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开户银行对账单核对
- C.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之和核对
- D.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核对
- A.记账凭证将原始凭证中的一般数据转化为会计语言
- B.原始凭证根据实际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
- C.原始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
- D.原始凭证记录的是经济信息,记账凭证记录的是会计信息
- A.现金收款凭证
- B.现金付款凭证
-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 A.“固定资产”
- B.“主营业务收入”
- C.“管理费用”
- D.“盈余公积”
- A.通用凭证
- B.专用凭证
- C.一次凭证
- D.累计凭证
- A.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
- B.收入一费用=利润
- C.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 D.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一本期减少额
- A.制造费用
- B.管理费用
- C.主营业务成本
- D.营业外支出
- 43
-
资产的特征有( )。
- A.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 B.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 C.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D.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 A.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
- B.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
- C.界定了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 D.为分期结算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会计原则的使用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 A.会计核算主要是以数量和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B.会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
- C.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
- D.会计核算比会计监督更加重要
- A.19 200
- B.20 800
- C.28 800
- D.38 400
- A.250
- B.242.5
- C.240
- D.247.5
- A.单位负责人
- B.会计机构负责人
- C.出纳人员
- D.会计主管人员
- A.原始凭证
- B.记账凭证
- C.日记账
- D.会计账簿记录
- A.104
- B.112
- C.100
- D.108
- A.营业外收入
- B.管理费用
- C.其他业务收入
- D.营业外支出
- A.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
- B.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C.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D.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 A.不利于会计核算分工
- B.不能进行试算平衡
- C.反映不出账户的对应关系
- D.会计科目数量受限制
- A.更正错账
- B.记账
- C.结账
- D.冲账
- A.会计科目正确,错将22 454记为22 544
- B.将记账凭证应借、应贷方向记错
- C.会计科目正确,错将1 000元记为100元
- D.登记账簿计算结余时发生计算错误
- A.所有者权益
- B.支出
- C.负债
- D.权益
- A.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
- B.从银行提取现金的记账凭证
- C.以现金发放工资的记账凭证
- D.职工临时性借款的记账凭证
- A.会计要素
- B.会计科目
- C.会计账户
- D.会计对象
- A.会计核算职能
- B.会计预测职能
- C.会计监督职能
- D.绩效评价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