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 B.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 C.借:应付股利 贷: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 D.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 A.324
- B.300
- C.240
- D.1 296
- A.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 B.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 C.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D.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 A.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 B.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 C.借:应付股利 贷: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 D.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 A.企业不可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B.企业应当设置“盈余公积”总账
- C.上市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 D.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 A.借:银行存款 20贷:预收账款 20
- B.借:预收账款 20贷:银行存款 20
- C.借:银行存款 20贷:预付账款 20.
- D.借:银行存款 20贷:预付账款 20
- A.2.5
- B.2
- C.1
- D.3
- A.借:原材料 72.5贷:主营业务成本 72.5
- B.借:主营业务成本 72.5贷:原材料 72.5
- C.借:原材料 72.5贷:其他业务成本 72.5
- D.借:其他业务成本 72.5贷:原材料 72 5
- A.收入不一定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B.“其他业务收人”账户用于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
- C.“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
- D.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人
- A.借:银行存款 67.75预收账款 20贷:其他业务收入…一丙材料 75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75
- B.借:银行存款 67.75预收账款 20贷:主营业务收入——丙材料 75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75
- C.借:银行存款 67.75预收账款 20贷:其他业务收入——丙材料 75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2.75
- D.借:银行存款 67.75预收账款 20贷:主营业务收入——丙材料 75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2.75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3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在各种账务处理程序下,均应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库存现金Ft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 B.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平衡
- C.只有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期末才会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 D.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 A.借款本金
- B.借款利率
- C.借款时间
- D.借款用途
- A.库存现金日记账
- B.银行存款日记账
- C.明细分类账
- D.总分类账
- A.全部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 B.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 C.全部会计科目本期期初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本期期末发生额合计
- D.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 A.内容是否真实
- B.金额是否真实
- C.项目是否齐全
- D.科目是否正确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蓝字更正法
- A.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50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50 000
- B.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3 500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3 500
- C.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1 000
- D.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 500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教育费附加 1500
- 38
-
财产清查的结果有( )。
- A.实存数大于账存数,即盘盈
- B.实存数小于账存数,即盘亏
- C.实存数等于账存数,账实相符
- D.实存数大于账存数,即盘亏
- A.会使企业营业利润减少
- B.借记营业外支出
- C.贷记营业外支出
- D.使企业利润总额减少
- A.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l0年、l5年、25年五类
- B.固定资产明细账的保管期限为5年
- C.固定资产卡片于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
- D.会计档案为本单位提供查阅利用,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
- A.借:管理费用 60 000贷:银行存款 60 000
- B.借:销售费用 60 000贷:银行存款 60 000
- C.借:财务费用 60 000贷:银行存款 60 000
- D.借:制造费用 60 000贷:银行存款 60 000
- 42
-
复式记账主要有( )。
- A.借贷复式记账法
- B.增减复式记账法
- C.收付复式记账法
- D.权责复式记账法
- A.库存商品明细账
- B.低值易耗品明细账
- C.应付账款明细账
- D.原材料明细账
- A.组织清查人员学习有关政策规定
- B.确定清查对象、范围,明确清查任务
- C.制定清查方案
- D.根据盘存清单填制实物、往来账项清查结果汇总表
- A.产成品销售收入
- B.材料销售收入
- C.包装物出租收入
- D.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
- A.收入
- B.支出
- C.费用
- D.财务成果
- A.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及相关的现金付款凭证相互核对
- B.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及相关的现金付款凭证相互核对
- C.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总账相互核对
- D.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相互核对
- A.所有者投人的资本
- B.留存收益
- C.资产减值损失
- D.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 A.资产
- B.收入
- C.所有者权益
- D.负债
- A.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 B.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 C.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如借或贷),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 D.会计制度中规定不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 A.单体报
- B.动态报表
- C.内部报表
- D.合并报表
- A.账户的结构
- B.账簿
- C.会计基本等式
- D.试算平衡
- A.应收票据
- B.预付账款
- C.库存现金
- D.预收账款
- A.账本
- B.账簿
- C.会计基本等式
- D.试算平衡
- A.资产
- B.费用
- C.所有者权益
- D.成本
- A.库存现金日记账
- B.年度决算
- C.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D.月度和季度财务会计报告
- A.记账
- B.结账
- C.过账
- D.核账
- A.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
- B.接受凭证单位名称
- C.填制凭证单位名称
- D.经济业务内容
- A.黄金量度
- B.实物量度
- C.劳动量度
- D.货币量度
- A.报送对象
- B.编制单位
- C.编制范围
- D.会计要素
- A.相关性原则
- B.可比性原则
- C.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D.历史成本原则
- 62
-
应收票据贴现属于( )。
- A.不涉及现金收支的筹资活动
- B.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C.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D.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A.相关性原则
- B.可比性原则
- C.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D.历史成本原则
- A.账证核对
- B.账账核对
- C.账表核对
- D.账实核对
- A.总分类账
- B.数量金额式
- C.明细分类账
- D.备查账簿
- A.会计凭证的传递
- B.会计凭证的保管
- C.会计凭证的记录
- D.会计凭证的编制
- A.通用凭证
- B.专用凭证
- C.自制原始凭证
- D.外来原始凭证
- A.划线更正法
- B.补充登记法
- C.划线登记法
- D.红字更正法
- A.全面清查
- B.局部清查
- C.实地盘点
- D.定期清查
- A.编制科目汇总表
- B.登记明细分类账
- C.登记总分类账
- D.银行存款日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