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 B.总分类账可较详细地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情况
- C.便于进行会计科目的试算平衡
- D.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 A.过次页账
- B.总账
- C.更正会计科目和金额同时错误的记账凭证
- D.更正会计科目正确,多记金额的记账凭证
- A.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
- B.由本单位的会计人员代为更正
- C.金额发生错误的,可由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 D.金额发生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
- A.登记总分类账
- B.登记明细分类账
- C.编制科目汇总表
- D.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
- A.增加额试算平衡法
- B.减少额试算平衡法
- C.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 D.余额试算平衡法
- A.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非货性福利
- B.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材料
- C.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
- D.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 A.按其与营业收入的直接联系确认
- B.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确认
- C.在支出发生时直接确认
- D.在资产寿命周期结束前确认
- A.资本公积
- B.土地使用权
- C.留存收益
- D.应付股利
- A.主营业务成本
- B.生产成本
- C.其他业务成本
- D.管理费用
- A.各单位保管的会计档案不得外借
- B.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并经本单位保管人员陪同,可以临时外借,但必须当天交回
- C.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查阅或复制
- D.查阅人员可以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 A.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 B.符合规定的审核权限
- C.履行了规定的凭证传递和审核程序
- D.有总经理的核准签章
- 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B.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C.计提盈余公积
- D.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减少注册资本
- A.房屋
- B.专利权
- C.商标权
- D.土地使用权
- A.库存商品
- B.固定资产
- C.无形资产
- D.应收及预付款项
- A.2 000万元
- B.2 900万元
- C.2 100万元
- D.2 200万元
- A.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
- B.已保管期限
- C.销毁时间
- D.应保管期限
- A.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 B.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
- C.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 D.预测经济前景,提高经济效益
- A.库存商品
- B.管理费用
- C.预付账款
- D.交易性金融资产
- A.登记会计账簿
- B.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 C.成本计算
- D.财产清查
- A.日期栏是指记账凭证的日期,应与现金实际收、付日期一致
- B.凭证栏是指登记入账的收、付款凭证种类和编号
- C.对方科目栏是指现金收入的来源科目或支出的用途科目
- D.收入、支出栏是指现金实际收、付的金额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银行收款凭证
- B.现金付款凭证
- C.银行收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
- D.转账凭证
- A.单体报表
- B.动态报表
- C.内部报表
- D.合并报表
- A.50 750
- B.50 000
- C.50 500
- D.50 250
- A.收付实现制
- B.实地盘存制
- C.权责发生制
- D.永续盘存制
- A.管理费用
- B.销售费用
- C.财务费用
- D.制造费用
- A.营业收入
- B.营业成本
- C.投资收益
- D.营业利润
- A.会计科目
- B.账户
-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D.收入-费用=利润
- A.资产类账户
- B.权益类账户
- C.相互联系对应账户
- D.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 A.予以受理
- B.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 C.予以反映
- D.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
- A.会计控制职能
- B.会计核算职能
- C.会计监督职能
- D.会计分析职能
- A.8,9
- B.9[1/2],9[2/2]
- C.8[1/2],8[2/2]
- D.8[1/2],9[2/2]
- A.专用记账凭证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 B.若该凭证已登记账簿,应在“记账”栏内标记如“√”,以防止经济业务重记或漏记
- C.借贷记账法下,收款凭证的设证科目是借方科目
- D.付款凭证在凭证内反映的是贷方科目,应填列与“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的科目
- A.2280
- B.5080
- C.2080
- D.1880
- A.负债的求偿力高于所有者权益
- B.所有者的投资收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成果
- C.债权人的求偿权有固定到期日
- D.所有者承受的风险低于债权人
- A.会计主体
- B.持续经营
- C.会计分期
- D.货币计量
- A.文字或数字的书写必须占满格
- B.书写可以使用蓝黑墨水、圆珠笔或铅笔
- C.用红字冲消错误记录
- D.发生的空行、空页一定要补充书写
- A.完整性
- B.合理性
- C.真实性
- D.合法性
- 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B.分配现金股利
- C.计提盈余公积
- D.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减少注册资本
- A.更换会计人员时
- B.会计主体变更时
- C.年终结账时
- D.新会计年度建账时
- A.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
- B.会计凭证在每个传递环节上停留的时间
- C.会计凭证交接的验收制度
- D.会计凭证的整理、归类和装订成册
- A.格式
- B.反映的经济内容
- C.填列方式
- D.依据的原始凭证
- A.资产负债表
- B.利润表
- C.现金流量表
- D.生产费用明细表
- A.应收票据
- B.预付账款
- C.长期待摊费用
- D.预收账款
- A.借:银行存款8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8 000
- B.借:银行存款8 000贷:预收账款8 000
- C.借:银行存款8 000贷:其他应收款8 000
- D.借:银行存款8 000贷:应收账款8 000
- A.56 200元
- B.55 000元
- C.58 000元
- D.51 200元
- A.没有错误
- B.有错误,使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 C.有错误,使用红字更正法更正
- D.有错误,使用补充登记法更正
- A.将某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600元,误写成6 000元
- B.某一分录的借贷方向写反
- C.借方的金额误记到贷方
- D.漏记了借方的发生额
- A.原始凭证
- B.原始凭证汇总表
- C.记账凭证
- D.会计凭证
- A.真实可靠
- B.合法实用
- C.编报及时
- D.便于理解
- A.应收账款增加20 000元
- B.应收账款减少20 000元
- C.应收账款增加35 000元
- D.应收账款减少35 000元
- A.长期闲置且不再使用和转让的厂房
- B.已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 C.自然使用寿命已满但仍在使用的设备
- D.已签订合同拟于下月购进的材料
- A.账簿页数
- B.记账人员
- C.账户名称
- D.启用日期
- A.现金日记账
- B.现金总账
- C.应收账款总账
- D.固定资产总账
- A.登记总账的依据相同
- B.记账凭证的汇总方法相同
- C.保持了账户间的对应关系
- D.简化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 A.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 B.会计科目按照其所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七大类科目
- C.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 D.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合法性、相关性和实用性原则
- A.一次凭证
- B.累计凭证
- C.汇总凭证
- D.复式凭证
- A.借:其他应付款 9 000 贷:银行存款 9 000
- B.借:应付账款 9 000 贷:库存现金 9 000
- C.借:应付账款 9 000 贷:银行存款 9 000
- D.借:其他应付款 9 000 贷:库存现金 9 000
- A.领料单
- B.工资计算表
- C.增值税专用发票
- D.借款单
- A.应付票据
- B.银行存款
- C.原材料
- D.材料采购
- A.多栏式
- B.两栏式
- C.三栏式
- D.数量金额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