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长期闲置不用的机器设备
- B.以融资租入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 C.签订购货合同,计划下月购入的固定资产
- D.公司厂区内的空气、阳光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冲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除9法
- A.记账凭证
- B.报表附注
- C.明细账
- D.固定资产卡片
- A.现金日记账
- B.普通日记账
- C.银行存款日记账
- D.转账日记账
- A.损益类账户反映企业发生的收入和成本
- B.损益收入类账户结构类似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 C.损益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费用的减少数
- D.无论损益类、收入类账户,还是损益支出类账户,期末结转后,账户无余额
- A.填制单位公章和填制人员签章是否齐全
- B.经济业务的内容是否真实
- C.是否有本单位公章和经办人签章
- D.填制凭证的日期是否真实
- A.印花税
- B.土地使用税
- C.房产税
- D.车船税
- A.依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明细账
- B.依据记账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逐日逐笔或定期汇总登记明细账
- C.依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
- D.依据汇总原始凭证定期汇总登记现金日记账
- A.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大
- B.不能体现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 C.明细账与总账无法核对
- D.当转账凭证较多时,汇总转账凭证的编制工作量较大
- A.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 B.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 C.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 D.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 A.单位负责人
- B.会计主管
- C.记账人员
- D.制单人员
- A.累计凭证
- B.自制原始凭证
- C.一次凭证
- D.外来原始凭证
- A.现金总账
- B.银行存款总账
- C.现金日记账
- D.银行存款日记账
- A.重置成本多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
- B.可变现净值通常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 C.现值通常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 D.历史成本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
- A.生产成本
- B.主营业务成本
- C.制造费用
- D.销售费用
- A.三栏式明细分类账适用于收入、费用类科目的明细核算
- B.总账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
- C.日记账必须采用多栏式
- D.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按企业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和币种分别设置,每个银行账户设置一本日记账
- A.填制日期
- B.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
- C.经济业务的内容
- D.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 A.应付票据
- B.应交税费
- C.材料成本差异
- D.其他应付款
- A.库存现金应该每日清点一次
- B.库存现金应该采用实地盘点法
- C.在清查过程中可以用借条.收据充抵库存现金
- D.要根据盘点结果编制“现金盘点报告表”
- A.“管理费用”科目应反映借方发生额5 000元
- B.“生产成本”科目应反映借方发生额19 000元
- C.“制造费用”科目应反映借方发生额19 000元
- D.“累计折旧”科目应反映贷方发生额24 000元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贷方500万元
- B.借方500万元
- C.贷方700万元
- D.借方700万元
- A.凭证
- B.资料和依据
- C.史料和证据
- D.材料
- A.长期闲置且不再具有使用和转让价值的厂房
- B.已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 C.自然使用寿命已满但仍在使用的设备
- D.已签订合同拟于下月购进的材料
- A.业务量较大,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 B.规模不大,但经济业务比较复杂的企业
- C.规模不大,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企业
- D.商品零售企业
- A.一个会计日度
- B.一个会计月度
- C.一个会计年度
- D.一个会计季度
- A.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 B.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
- C.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D.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A.所有者的投资
- B.实收资本与未分配利润之和
- C.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
- D.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 68
-
账账核对不包括( )。
- A.总账各账户余额核对
- B.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核对
- C.总账与备查账之间的核对
- D.总账与日记账的核对
- A.采用权责发生制,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的财务状态及经营成果
- B.收付实现制考虑了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是否已经发生
- C.我国企业应该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
- D.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
- A.订本账预留太多则导致浪费,预留太少则影响连续登记
- B.活页账登账方便,可以根据业务多少添加,因此收付款业务多的单位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可以采用此种格式
- C.固定资产明细账一般采用卡片账
- D.总分类账一般使用订本账
- A.资产总额不变
- B.资产总额不变,负债增加
- C.资产总额减少
- D.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
- A.登记总分类账户的依据不同
- B.会计凭证的传递方法不同
- C.登记明细分类账户的依据不同
- D.会计分工不同
- A.应收账款明细账
- B.管理费用明细账
- C.库存商品
- D.原材料
- A.2 500 000
- B.1 500 000
- C.3 500 000
- D.5 000 000
- A.单位负责人
- B.会计人员
- C.监销人员
- D.会计机构负责人
- 76
-
单据是( )。
- A.记账凭证
- B.发票
- C.记账凭单
- D.原始凭证
- A.单步式
- B.多步式
- C.报告式
- D.账户式
- A.生产成本
- B.主营业务成本
- C.主营业务收入
- D.销售费用
- A.每一账户的本期借、贷方余额
- B.每一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
- C.每一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
- D.每一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
- A.全面清查
- B.局部清查
- C.定期清查
- D.技术推算盘点
- A.原始凭证
- B.转账凭证
- C.收款凭证
- D.付款凭证
- A.账表相符
- B.账账相符
- C.账实相符
- D.账证相符
- A.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 B.试算不平衡,表明账簿记录肯定有错误
- C.试算平衡了,说明账簿记录一定正确
- D.发生额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A.凭证是否有填制单位的公章和填制人员签章
- B.凭证是否符合规定的审核程序
- C.凭证是否符合有关计划和预算
- D.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
- A.50
- B.60
- C.100
- D.110
- A.本期发生额
- B.累计发生额
- C.期初余额
- D.期末余额
- A.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 B.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 C.对于不完全符合要求的自制原始凭证,可先行编制记账凭证,以保证账务的及时处理,随后必须保证补充完整
- D.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 A.应收账款的贷方
- B.应付账款的借方
- C.应付账款的贷方
- D.应收账款的借方
- A.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B.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
- C.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D.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 A.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
- B.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
- C.登记会计账簿的步骤
- D.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 A.120 000
- B.140 000
- C.160 000
- D.180 000
- A.8 000
- B.12 000
- C.16 000
- D.24 000
- A.设置科目
- B.成本计算
- C.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 D.试算平衡
- A.原始凭证
- B.日记账
- C.记账凭证
- D.账簿记录
- A.库存商品明细账
- B.银行存款日记账
- C.应交增值税明细账
- D.固定资产明细账
- A.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
- B.从银行提取现金的记账凭证
- C.以现金发放工资的记账凭证
- D.职工临时性借款的记账凭证
- A.117000
- B.134000
- C.135700
- D.107000
- A.净价法
- B.备抵法
- C.直接转销法
- D.总价法
- A.增值税专用发票
- B.工资计算表
- C.出库单
- D.限额领料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