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借:库存商品 192 000贷:生产成本 l92 000
- B.借:生产成本 192 000贷:库存商品 l92 000
- C.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l26 500——乙产品 65 500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126 500——乙产品 65 500
- D.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l26 500——乙产品 65 500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126 500——乙产品 65 500
- A.银行存款
- B.主营业务收入
- C.主营业务成本
- D.库存商品
- A.生产成本
- B.制造费用
- C.管理费用
- D.应付职工薪酬
- A.年限平均法
- B.工作量法
- C.年数总和法
- D.双倍余额递减法
- A.此处的增值税属于销项税额
- B.此处的增值税属于进项税额
- C.会计分录中此项应计人贷方
- D.会计分录中此项应计人借方
- A.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坏账准备”
- B.借记“坏账准备”,贷记“预付账款”
- C.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
- D.借记预收账款,贷记坏账准备
- A.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销售费用”
- B.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 C.借记“主营业务收人”,贷记“银行存款”
- D.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丽华企业”
- A.借:应收账款 40贷:坏账准备 40
- B.借:坏账准备 40贷:预付账款 40
- C.借:坏账准备 40贷:应收账款 40
- D.借:应收账款 40资产减值损失 4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及时性
- B.谨慎性
- C.实质重于形式
- D.可靠性
- A.银行存款
- B.实收资本
- C.资本公积
- D.盈余公积
- A.借方
- B.借方或贷方
- C.贷方
- D.无余额
- A.固定资产报废
- B.固定资产毁损
- C.固定资产盘亏
- D.固定资产出售
- A.所属会计期间相同
- B.借贷方向相同
- C.记人总账的金额与记入所属明细账金额合计相等
- D.所依据的会计凭证相同
- A.资产负债表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
- B.我国的资产负债表采用报告式
- C.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右方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 D.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按照求偿权的先后顺序排列
- A.本年利润
- B.制造费用
- C.应付账款
- D.主营业务收入
- A.汇总收款凭证
- B.汇总转账凭证
- C.科目汇总表
- D.汇总付款凭证
- A.对于商业折扣应该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认收入
- B.对于现金折扣应该采用净价法核算
- C.对于现金折扣应该采用总价法核算
- D.只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 A.为建造固定资产的工程储备的各种材料
- B.按国家指令专项储备的物资
- C.为包装本企业商品储备的包装容器
- D.验收入库的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
- A.货币资金
- B.预收账款
- C.应收账款
- D.长期应收款
- A.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 B.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控制
- C.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人企业
- D.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 A.盘存单
- B.实存账存对比表
- C.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D.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
- A.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B.发行股票
- C.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D.分配现金股利
- A.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变
- B.资产不变,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 C.资产有增有减,权益不变
- D.债权人权益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不变
- A.工资单
- B.借款收据
- C.差旅费报销单
- D.付款凭证
- A.职工未按期领取的工资
- B.应付经营租人固定资产租金
- C.存入保证金
- D.应付、暂收所属单位、个人的款项
- 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B.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C.计提盈余公积
- D.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减少注册资本
- 4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 B.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
- C.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D.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只能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 A.借:管理费用
- B.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 C.借:销售费用
- D.借: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付职工薪酬
- A.60
- B.60
- C.40
- D.40
- A.成本
- B.资产
- C.损益
- D.所有者权益
- A.定期盘存法
- B.实地盘存法
- C.和往来单位核对账目的方法
- D.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账目的方法
- A.资产的增加
- B.负债的减少
- C.收入的减少
- D.费用的减少
- A.应付账款
- B.预收账款
- C.其他应付款
- D.其他业务收入
- A.应付账款
- B.融资租人的设备
- C.预收账款
- D.即将购入的原材料
- A.117 000
- B.134 000
- C.135 700
- D.107 000
- A.2 240
- B.2 290
- C.2 350
- D.2 450
- A.日记总账
- B.汇总记账凭证
- C.科目汇总表
- D.记账凭证
- A.资本公积
- B.预付账款
- C.生产成本
- D.应交税费
- A.18 000
- B.36 000
- C.54 000
- D.72 000
- A.会计主体
- B.持续经营
- C.会计分期
- D.货币计量
- A.358 000元
- B.258 000元
- C.158 000元
- D.410 000兀
- A.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 B.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
- C.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D.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A.“主营业务成本”
- B.“库存商品”
- C.“原材料”
- D.“本年利润”
- A.现金收款凭证
- B.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 C.现金付款凭证
-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 A.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
- B.在单式记账法下,账户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和相互平衡关系
- C.单式记账法可以全面、系统的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和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 D.这种方法适用于业务简单或很单一的经济个体等
- A.2013年4月1日
- B.2013年12月31日
- C.2014年3月1日
- D.2014年12月31日
- A.财产的盘亏数
- B.财产的盘盈数
- C.财产盘亏的转销数
- D.尚未处理的财产净溢余
- A.其他应收款
- B.其他应付款
- C.营业外收入
- D.管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