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3
- B.25
- C.38
- D.43
- A.借:应收股利 20 贷:投资收益 20
- B.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0 贷:应收股利 20
- C.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
- D.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
- A.借:银行存款 825 投资收益 1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0 ——公允价值变动 40
- B.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82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0 ——公允价值变动 10 投资收益 15
- C.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贷:投资收益 10
- D.借:银行存款 82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25
- A.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0 管理费用 2 贷:银行存款 802
- B.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0 应收股利 20 贷:银行存款 820
- C.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800 应收股利 2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820
- D.借:投资收益 2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
- A.借:银行存款 687 960 财务费用 14 040 贷:应收账款 702 000
- B.借:银行存款 619 164 财务费用 12 636 贷:应收账款 631 800
- C.借:银行存款 9 财务费用 12671.1 贷:应收账款 633 555
- D.借:银行存款 622 725 财务费用 10 830 贷:应收账款 633 555
- A.114 000元、103 170元和5元
- B.109 170元、109 170元和81877.5元
- C.103 170元、103 170元和77377.5元
- D.103 170元、142 500元和106 875元
- A.4
- B.87106.4
- C.75431.8
- D.78796
- A.借:应收账款 702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 000
- B.借:应收账款 666 9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7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6 900
- C.借:主营业务成本 427 500 贷:库存商品 427 500
- D.借:主营业务成本 450 000 贷:库存商品 450 000
- A.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 B.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 C.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D.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 A.36 800
- B.31 680
- C.58 880
- D.67 584
- A.22 080
- B.16 560
- C.25 344
- D.19 008
- A.127 000
- B.115 000
- C.117 000
- D.132 000
- A.直线法
- B.年数总和法
- C.双倍余额递减法
- D.工作量法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31
-
一般纳税企业购入货物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无论是否可以抵扣,均应先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核算,待确定不可抵扣时,再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账户转出。 ( )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制造费用分配表
- B.工资分配表
- C.银行收款通知单
- D.实存账存对比表
- A.无形资产均应确定预计使用年限并分期摊销
- B.有偿取得的自用土地使用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 C.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支出应全部确认为无形资产
- D.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 A.一张凭证记录不超过两个会计分录
- B.把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会计科目分别填列在几张凭证上
- C.每个会计科目填列一张记账凭证
- D.便于汇总计算每一科目的发生额
- A.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
- B.磁介质上的会计数据
- C.磁介质上的程序文件
- D.磁介质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
- A.作为资本溢价,计入营业外收入
- B.作为资本溢价,计入实收资本
- C.作为资本溢价,计入盈余公积
- D.作为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
- A.计提的短期借款利息
- B.计提的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
- C.计提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利息
- D.计提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长期借款利息
- A.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 B.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
- C.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 D.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 A.实地盘点
- B.抽查检验
- C.查询核对
- D.技术推算
- A.人民币叁万零拾元零伍角陆分
- B.人民币三万零十元五角六分
- C.人民币三万零十元五角六分整
- D.人民币叁万零拾元伍角陆分整
- A.340
- B.480
- C.420
- D.410
- A.总分类科目
- B.明细分类科目
- C.试算平衡表
- D.会计要素内容
- A.经营活动
- B.投资活动
- C.筹资活动
- D.收款活动
- A.15天
- B.60天
- C.3个月
- D.4个月
- A.取代原始凭证
- B.便于编制会计报表
- C.确定会计分录,便于登账
- D.便于审核原始凭证
- A.11月12日
- B.11月16日
- C.11月17日
- D.11月16日或11月17日
- A.生产成本
- B.制造费用
- C.管理费用
- D.销售费用
- A.计划成本
- B.历史成本
- C.现行成本
- D.可变现净值
- A.购货退回
- B.销货退回
- C.结转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
- D.用现金购买厂部办公用品
- A.1年内
- B.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
- C.一个营业周期内
- D.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
- A.会计凭证设计
- B.会计制度设计
- C.会计账簿设计
- D.会计报表设计
- A.会计分期
- B.会计主体
- C.持续经营
- D.货币计量
- 56
-
借贷记账法产生于( )。
- A.中国
- B.希腊
- C.意大利
- D.埃及
- A.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 B.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
- C.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D.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A.会计控制与会计决策
- B.会计预测与会计控制
- C.会计反映与会计控制
- D.会计计划与会计决策
- A.主管部门
- B.财政部
- C.自己单位
- D.地方财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