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2 287元
- B.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2 283元
- C.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2 540元
- D.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2 100元
- A.本月甲材料加权平均单价约等于每千克00元
- B.本月甲材料加权平均单价约等于每千克11.00元
- C.本月甲材料加权平均单价约等于每千克11. 17元
- D.本月甲材料加权平均单价约等于每千克11. 40元
- A.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 000元
- B.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 100元
- C.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l 200元
- D.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4 800元
- A.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1 400元
- B.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2 200元
- C.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1 000元
- D.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3 200元
- A.1 200元、O
- B.0、1 200元
- C.1 200元、1 200元
- D.以上答案都不对
- A.0、0
- B.0、2 000元
- C.2 000元、0
- D.2 000元、2 000元
- A.O、3 000元
- B.10 000元、3 000元
- C.3 000元、10 000元
- D.以上答案都不对
- A.0、6 000元
- B.6 000元、6 000元
- C.6 000元、O
- D.以上答案都不对
- A.0、0
- B.10 000元、0
- C.0、10 000元
- D.10 000元、10 000元
- A.660
- B.654
- C.480
- D.420
- A.借:生产成本 234 管理费用 72 销售费用 28. 08 贷;应付职工薪酬 280.8
- B.借:生产成本 234 管理费用 18. 72 销售费用 28. 08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8
- C.借:应付职工薪酬 280.8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0.8
- D.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 贷:库存商品 180
- A.借:应收账款 936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
- B.借:应收账款 795.6 贷:主营业务收入 6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5.6
- C.借:主营业务成本 480 贷:库存商品 480
- D.借:财务费用 140.4 贷:应收账款 140.4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设备
- B.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设备
- C.已收到发票,但月末尚未到达企业的原材料
- D.盘亏的存货
- A.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 B.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 C.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 D.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 A.总分类账户提供交易或事项综合性的价值指标
- B.明细分类账户只能提供数量指标
- C.总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
- D.明细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 A.“资产一负债十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表明了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期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与债权人、所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 B.“收入一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动态地反映经营成果与相应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 C.“资产一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说明了企业经营成果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所产生的影响,体现了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 D.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并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 A.预测经济前景
- B.参与经济决策
- C.进行经济控制
- D.评价经营业绩
- A.在登记账簿时将256元误记为265元,记账凭证正确无误
- B.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误将“应收账款”科目填写“应付账款”,并已登记入账
- C.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误将3 000元填作300元,尚未入账
- D.记账凭证中的借贷方向用错,并已入账
- A.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小
- B.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 C.总分类账登记详细,便于查账、对账
- D.可以起到试算平衡的作用
- A.利润
- B.负债
- C.资产
- D.所有者权益
- A.临时保管期限
- B.永久保管期限
- C.长期保管期限
- D.定期保管期限
- A.对外捐赠支出
- B.行政性罚款支出
- C.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原材料盘亏
- D.固定资产盘亏损失
- A.重置成本
- B.历史成本
- C.可变现净值
- D.公允价值
- A.首要环节
- B.最终环节
- C.基础环节
- D.中间环节
- A.明确经济责任
- B.手续齐全
- C.表明凭证的传递程序
- D.互相制约
- A.该企业1月1日至10月31日累计发生的净利润98 000元
- B.该企业10月份实现的净利润98 000元
- C.该企业1月1日至10月31日累计发生的净亏损98 000元
- D.该企业10月份发生的净亏损98 000元
- A.先进先出法
- B.移动加权平均法
- C.个别计价法
- D.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 A.26 400
- B.52 800
- C.40 000
- D.39 600
- 52
-
我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中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实收资本应与注册资本一致,当实收资本比原注册资金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时,应持资金使用证明或者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 A.超过10%
- B.超过15%
- C.超过25%
- D.超过20%
- A.单步式
- B.三步式
- C.四步式
- D.“丁”字形
- A.“待处理财产损溢”
- B.“营业外收入”
- C.“营业外支出”
- D.“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A.内部报表
- B.外部报表
- C.个别报表
- D.合并报表
- A.转账支票
- B.现金支票
- C.银行本票
- D.银行汇票
- A.除2法
- B.除9法
- C.差数法
- D.尾数法
- A.订本式账簿
- B.备查账簿
- C.序时账簿
- D.分类账簿
- A.定期清查
- B.全面清查
- C.局部清查
- D.不定期清查
- A.分录凭证
- B.联合凭证
- C.汇总凭证
- D.转账凭证
- A.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 B.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审查
- C.真实性、完整性、正确性进行审查
- D.真实性、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审查
- A.固定资产
- B.利润分配
- C.应付账款
- D.投资收益
- A.提取盈余公积
- B.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
- C.销售产品款未收
- D.支付职工的工资
- A.①②③④⑤②
- B.⑤②③①④⑤
- C.②③①④⑤②
- D.③②①④⑤②
- A.重要性
- B.谨慎性
- C.可比性
- D.及时性
- A.所起的作用相同
- B.所含凭证要素相同
- C.编制时间相同
- D.反映的经济业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