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2287元
- B.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2283元
- C.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2540元
- D.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2100元
- A.本月甲材料加权平均单价约等于每千克10.00元
- B.本月甲材料加权平均单价约等于每千克11.00元
- C.本月甲材料加权平均单价约等于每千克11.17元
- D.本月甲材料加权平均单价约等于每千克11.40元
- A.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000元
- B.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100元
- C.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117元
- D.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140元
- A.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000元
- B.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100元
- C.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200元
- D.本月甲材料结存的实际成本为4800元
- A.商业折扣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 B.现金折扣一般用“折扣率/折扣期限”表示
- C.“2/10,1/20,N/30”表示客户如在30天内付款,则可享受1%的折扣优惠
- D.商业折扣是在商品原有标价的基础上,给予买方一定的价格折扣
- A.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1400元
- B.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2200元
- C.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1000元
- D.本月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为13200元
- A.现金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
- B.现金折扣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
- C.商业折扣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 D.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
- A.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 B.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 C.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
- D.相关的收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 A.借:应收账款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 B.借:应收账款 93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0
- C.借:应收账款 105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00
- D.借:银行存款 819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900
- A.借:银行存款 103500 贷:应收账款 103500
- B.借:银行存款 92000 贷:应收账款 92000
- C.借:财务费用 1800 贷:应收账款 1800
- D.借:财务费用 1600 贷:应收账款 160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依次编写页码
- B.加具封面
- C.装试成册
- D.加盖公章
- A.企业债务的产生
- B.企业债务的增加
- C.企业债权的产生
- D.企业债权的收回
- A.应收账款
- B.应付账款
- C.存货
- D.预付账款
- A.期末余额
- B.期初余额
- C.本期增加发生额
- D.货币计量
- A.制造费用
- B.管理费用
- C.销售费用
- D.财务费用
- A.对于审核通过的原始凭证,要及时编制记账凭证
- B.对于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经办人员
- C.退回的原始凭证由相关经办人员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 D.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和会计入员有权不予接受
- 37
-
会计分录由( )构成。
- A.经济业务的摘要
- B.账户名称
- C.经济业务发生额
- D.应借应贷方向
- A.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在“本月合计”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 B.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在“本年累计”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 C.12月末,结出全年累计发生额的,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 D.12月末,结出全年累计发生额的,在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 A.盘亏的固定资产
- B.出售的固定资产
- C.报废的固定资产
- D.毁损的固定资产
- A.避免账页散失
- B.防止任意抽换账页
- C.灵活安排分工记账
- D.防止记账错误
- 41
-
收人可能引起企业( )。
- A.资产增加
- B.所有者权益增加
- C.负债增加
- D.负债减少
- A.销售产品尚未收到货款
- B.销售产品时代客户垫付的运杂费
- C.预付给供货单位的购货款
- D.销售产品时应向客户收取的增值税
- A.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到,都作为本期收入处理
- B.凡是在本期收到和付出的款项,都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
- C.本期已经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实际支付,都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 D.凡是本期发生的收入或费用,只要没有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都不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处理
- A.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
- B.对于保管期满的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可以销毁
- C.单位负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 D.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只需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中列明
- A.从银行提取现金3000元备用
- B.将现金50000元存入银行
- C.销售产品35100元货款存入银行
- D.收回甲单位前欠货款20000元
- A.已计入投资收益的国债利息收入
- B.未超过5年的未弥补的亏损
- C.已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但已计入当期费用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 D.支付并且计人当期费用的各种税收滞纳金
- A.现金收款凭证
- B.现金付款凭证
- C.银行收款凭证
- D.银行付款凭证
- A.只要本单位会计主管批准,就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
- B.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情况下不得借出
- C.借出的会计档案,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按期如数收回
- D.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相应记号
- A.依据相同
- B.方向相同
- C.期间相同
- D.金额相同
- A.盘亏的固定资产
- B.出售的固定资产
- C.报废的固定资产
- D.毁损的固定资产
- A.发函询证法
- B.技术推算法
- C.对账单法
- D.实地盘点法
- A.现金收款凭证
- B.现金付款凭证
- C.银行收款凭证
- D.银行付款凭证
- A.资产增加35000元,同时负债减少35000元
- B.资产增加35000元,同时负债增加35000元
- C.资产减少35000元,同时负债增加35000元
- D.资产总额不变
- A.28000
- B.24000
- C.2000
- D.12000
- A.汇总记账凭证
- B.记账凭证
- C.科目汇总表
- D.多栏式日记账
- A.4000
- B.3000
- C.3400
- D.2000
- A.登记总账的直接依据是记账凭证
- B.登记总账的直接依据是科目汇总表
- C.编制会计报表的直接依据是科目汇总表
- D.比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增设了一道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的程序
- A.主营业务利润
- B.所得税费用
- C.营业外收入
- D.营业外支出
- A.记账凭证
- B.原始凭证
- C.汇总记账凭证
- D.科目汇总表
- A.划线更正法
- B.补充登记法
- C.红字更正法
- D.抽换凭证法
- A.集中核算形式
- B.分散核算形式
- C.两种会计形式都可以
- D.视情况而定
- 62
-
M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5月1日接受投资方投入原材料一批,作价130000元,与原材料的公允价值相符,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增值税为22100元。在M企业的下述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
- A.原材料入账金额为130000元
- B.“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借方发生额为22100元
- C.实收资本增加152100元
- D.资本公积增加152100元
- A.115万元
- B.119万元
- C.111万元
- D.71万元
- A.900
- B.300
- C.1200
- D.2100
- A.借记“固定资产清理”
- B.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 C.借记“其他业务收人”
- D.贷记“其他业务收入”
- A.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450 贷:原材料 450
- B.借:营业外支出 4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50
- C.借:管理费用 450 贷:原材料 450
- D.借:其他业务支出 450 贷:原材料 450
- A.借:营业外支出 8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8000
- B.借:其他业务支出 8000 贷:原材料 8000
- C.借:营业外支出 8000 贷:原材料 8000
- D.借:管理费用 8000 贷:原材料 8000
- A.50000
- B.70000
- C.90000
- D.110000
- A.谨慎性原则
- B.权责发生制原则
- C.配比原则
- D.重要性原则
- A.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
- 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 C.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D.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