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同期登记
- B.方向一致
- C.金额相等
- D.方向相反
- A.会计凭证
- B.会计账簿
- C.财务会计报告
- D.其他会计资料
- A.收款凭证
- B.付款凭证
- C.转账凭证
- D.以上均可
- A.应付股利
- B.长期借款
- C.长期应付款
- D.应付债券
- A.空页、空行用红线对角划去
- B.账页撕下并装入档案保存
- C.注明“此页(行)空白”字样
- D.由记账人员签章
- A.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 B.库存现金收款凭证
- C.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 D.库存现金付款凭证
- A.账户式结构
- B.报告式结构
- C.多步式结构
- D.单步式结构
- A.凭证名称
- B.附件张数
- C.过账标记
- D.接受单位名称
- A.库存现金收款
- B.库存现金付款
- C.银行存款收款
- D.银行存款付款
- A.要适合本单位特点,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
- B.要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情况
- C.要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 D.有利于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 A.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
- B.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来决定记账的方向
- C.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D.可以进行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
- A.购买材料货款未付
- B.向银行借入款项存入银行
- C.以存款偿还前欠货款
- D.向另一企业投资一笔款项
- A.较准确地反映耗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 B.可考察供应部门采购业务的成果
- C.有利于分析车间生产过程中材料耗费的节约或超支
- D.可简化材料收发的核算工作量
- A.封面
- B.扉页
- C.账页
- D.金额
- A.期末要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
- B.平时存货账户只记借方,不记贷方
- C.用于工业企业,称为“以存计耗”或“盘存计耗”
- D.用于商品流通企业,称为“以存计销”或“盘存计销”
- A.记账凭证没有错误,但账簿记录有数字错误
- B.因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有错误而引起的账簿记录错误
- C.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正确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所引起的账簿记录错误
- D.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正确但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所引起的账簿记录错误
- A.记账凭证正确,记账时发生错误
- B.因记账凭证科目错误而引起的账簿记录错误
- C.因记账凭证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引起的账簿记录错误
- D.因记账凭证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引起的账簿记录错误
- A.固定资产
- B.应付账款
- C.长期借款
- D.资本公积
- A.销售商品的收入
- B.提供劳务的收入
- C.营业外收入
- D.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
- A.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
- B.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
- C.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
- D.根据账簿记录填制
- A.长期投资
- B.应付债券
- C.应收票据
- D.预付账款
- A.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分工
- B.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查对账目
- C.不能保持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 D.不能节省会计工作时间
- A.技术推算法
- B.测量计算法
- C.实地盘点法
- D.抽样盘点法
- A.15000
- B.16000
- C.14000
- D.10000
- A.250000
- B.295000
- C.170000
- D.300000
- A.营业外收入
- B.投资收益
- C.其他业务收入
- D.主营业务收入
- A.购货取得的增值税发票
- B.出差取得的火车票
- C.工资结算单
- D.住宿费发票
- A.统驭
- B.对应
- C.从属
- D.控制
- A.从银行提取现金
- B.用银行存款购买机床
- C.取得短期借款存入银行
- D.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货款
- A.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 B.各损益账户的期末余额
- C.各损益账户的本期发生
- D.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各账户的期末余额
- A.订本式
- B.活页式
- C.三栏式
- D.多栏式
- A.所有者投入资金偿还欠款
- B.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设备
- C.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 D.企业提取盈余公积
- A.负债
- B.资产
- C.损益
- D.流动资产
- A.资产的收益性
- B.资产的重要性
- C.资产的流动性
- D.资产的时间性
- A.配比原则
- B.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C.客观性原则
- D.谨慎性原则
- A.原始凭证
- B.原始凭证汇总表
- C.记账凭证
- D.科目汇总表
- A.不予受理
- B.予以受理
- C.予以纠正
- D.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
- A.58000
- B.54000
- C.62000
- D.56000
- A.经营收入
- B.经营毛利
- C.经营成果
- D.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