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借:制造费用一5 000 贷:累计折旧一5 000
- B.借:管理费用一5 000 贷:累计折旧一5 000
- C.借:制造费用5 000 贷:管理费用5 000
- D.借:管理费用5 000 贷:累计折旧5 000
- A.以元为单位的数字金额一律写到角、分,无角、分的,角位和分位可写“0”,不得空格
- B.大写金额到“角”为止的,后面应加“整”字
- C.人民币符号或外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 D.大写金额到“角”或“分”为止的,后面都不加“整”字
- A.是人们看得见或摸得着的财物
- B.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 C.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源
- D.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 A.借贷方向完全相反
- B.重记经济业务
- C.漏记贷方账户
- D.借贷金额不相等
- A.车间设备计提折旧
- B.外单位捐赠小汽车一辆
- C.与某单位签订合同拟购入一批原材料
- D.本月银行借款应计利息
- A.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 B.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的理论依据
- C.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 D.余额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
- A.车间设备折旧费
- 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 C.车间机物料消耗
- D.车间办公费
- A.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
- B.已保管期限
- C.销毁时间
- D.应保管期限
- A.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及其状况
- B.分析企业目前与未来需要支付的债务数额
- C.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
- D.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
- 32
-
结账的程序包括( )。
- A.结算出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 B.将本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记入有关账簿
- C.将损益类科目记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 D.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
- A.总分类账
- B.明细分类账
- C.现金日记账
- D.银行存款日记账
- A.日记账必须采用三栏式
- B.总账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
- C.三栏式明细分类账适用于成本费用类科目的明细核算
- D.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按企业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和币种分别设置,每个银行账户设置一本日记账
- A.前期提供劳务未收款,本期收款
- B.本期销售商品一批,尚未收款
- C.本期耗用的水电费,尚未支付
- D.预付下一年的报刊费
- A.会计凭证
- B.会计账簿
- C.会计报表
- D.会计科目
- A.管理费用
- B.营业外支出
- C.营业外收入
- D.其他业务收入
- A.房屋
- B.专利权
- C.商标权
- D.土地使用权
- A.固定资产增加10 000元
- B.短期借款增加10 000元
- C.实收资本减少l0 000元
- D.应收账款减少10 000元
- A.为借方余额
- B.为贷方余额
- C.贷方余额多记8 000元
- D.借方余额多记8 000元
- A.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 B.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
- C.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 D.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 A.所有者权益
- B.利润
- C.收入
- D.资产
- A.借:生产成本113 000 贷:累计折旧ll3 000
- B.借:制造费用113 000 贷:累计折旧ll3 000
- C.借:管理费用113 000 贷:累计折旧113 000
- D.借:主营业务成本113 000 贷:累计折旧ll3 000
- A.期初余额
- B.期末余额
- C.本期发生额合计数
- D.上年同期发生额合计数
- A.资金的投入
- B.资金的增值
- C.资金的运用
- D.资金的退出
- A.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
- B.制造费用明细账
- C.库存商品明细账
- D.本年利润明细账
- A.总账的格式不同
- B.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 C.会计凭证的种类不同
- D.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不同
- A.所有总账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所有总账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核对
- B.本单位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应付账款账面余额之间核对
- C.会计部门有关财产物资明细账余额与保管、使用部门的财产物资明细账余额之间核对
- D.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其总账账户余额核对
- A.真实可靠
- B.合法实用
- C.编报及时
- D.便于理解
- A.损益类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 B.损益类各账户的期末余额
- C.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各账户的期末余额
- D.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 A.3 000
- B.2 000
- C.1 600
- D.4 000
- A.3 900
- B.1 512.6
- C.3 387.4
- D.3 100
- A.划线更正法
- B.重新抄写
- C.红字更正法
- D.补充登记法
- A.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 B.不能反映账户间的对应关系
- C.能反映各账户一定时期内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进行试算平衡
- D.由于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手续复杂,所以只适用于小规模、业务少的企业
- A.对于债权和债务,应每月至少核对一次
- B.现金应由出纳人员在每日业务终了时清点
- C.对于银行存款和银行借款,应由出纳人员每月同银行核对一次
- D.对于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除年度清查外,应有计划的每月重点抽查,对于贵重物品,应每月清查盘点一次
- A.两栏式账簿
- B.数量金额式账簿
- C.多栏式账簿
- D.三栏式账簿
- A.会计主体
- B.会计分期
- C.货币计量
- D.持续经营
- A.70 000
- B.110 000
- C.140 000
- D.170 000
- A.重要性原则,即重要项目排在前面,次要项目排在后面
- B.债务清查的先后顺序,即短期债务排在前面,长期债务排在后面
- C.流动性大小,即流动性大的排在前面,流动性小的排在后面
- D.金额的大小,即金额小的排在前面,金额大的排在后面
- A.会计分录按涉及账户多少,可以分为简单会汁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 B.会计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会计分录为一借一贷、多借多贷分录
- C.应借应贷方向、账户(科目)名称和金额构成了会计分录的三要素
- D.复合会计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
- A.导致资产内部增减变动,总额不变
- B.导致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 C.导致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 D.导致所有者权益内部增减变动,总额不变
- A.登记明细分类账
- B.登记总分类账
- C.登记现金日记账
- D.编制科目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