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长期借款
- B.应付票据
- C.应付职工薪酬
- D.所得税费用
- A.阿拉伯金额数字前面应当填写货币币种符号
- B.币种符号与阿拉伯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 C.大写金额有分的,分字后面要写“整”或“正”字
- D.大写金额可以用阿拉伯字代替
- A.月末在材料明细账中记入收入材料的暂估金额
- B.下月初将暂估金额用冲回
- C.实际付款时再将收入材料的实际金额入账
- D.月末不能入账,待实际收到时入账
- A.在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
- B.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后,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
- C.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 D.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 A.原始凭证名称
- B.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 C.经济业务的性质
- D.凭证附件
- A.实质重于形式
- B.重要性
- C.谨慎性
- D.相关性
- A.销售商品实现的收入
- B.投资者投入的资金
- C.债权人投资的资金
- D.接受捐赠
- A.企业已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收款入账
- B.企业已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付款入账
- C.银行已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款入账
- D.银行已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付款入账
- A.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
- B.可分期结算账目奠定理论与实务基础
- C.界定了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 D.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及使用相关会计原则确立了理论和实务基础
- A.不需要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作任何账务处理
- B.对于未达账项,等以后有关原始凭证到达后再作账务处理
- C.如果调整之后双方的余额不相等,则说明银行或企业记账有误
- D.对于未达账项,需要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作账务处理
- A.整理会计凭证
- B.装订会计凭证
- C.归档存查会计凭证
- D.将会计凭证移交检察机关
- A.资产=权益
-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C.收入-费用=利润
- D.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 A.该笔业务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120万元
- B.该笔业务应贷记“银行存款”科目120万元
- C.该笔业务应贷记“实收资本”科目100万元
- D.该笔业务应贷记“资本公积”科目20万元
- A.将某一科目的发生额500元,误写为5 000元
- B.漏记了某一科目的发生额
- C.将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发生额,误记入“销售费用”科目的借方
- D.重复登记了某一科目的发生额
- A.收据
- B.发货票
- C.工资结算单
- D.工资汇总表
- A.明细账根据记账凭证登记
- B.应收账款明细账应逐日逐笔登记
- C.原材料明细账可以汇总登记
- D.固定资产明细账应逐日逐笔登记
- 17
-
账簿组织包括( )。
- A.账簿的种类
- B.账簿的格式
- C.账簿的名称
- D.账簿之间的关系
- A.5年
- B.10年
- C.15年
- D.20年
- A.材料采购业务
- B.应收票据业务
- C.一次性备用金业务
- D.固定资产业务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实收资本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
- D.未分配利润
- A.货币计量
- B.会计年度
- C.持续经营
- D.会计分期
- A.一个账户
- B.两个账户
- C.全部账户
- 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
- A.损益
- B.收入
- C.利得
- D.资产
- A.银行存款总账
- B.月、季度财务报告
- C.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D.总账
- A.序时账、分类账和备查账
- B.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
- C.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
- D.分类账、三栏式和订本式
- A.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
- B.冲减主营业务收入
- C.冲减其他业务收入
- D.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 A.规模较大,经济业务比较复杂的企业
- B.规模较大,但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企业
- C.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企业
- D.规模不大,但经济业务量较多的企业
- A.应收账款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
- B.应收账款总分类账户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 C.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所属各明细分类账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 D.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总分类账所属各明细分类账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 A.损益类账户和负债类账户结构类似
- B.资产类账户和成本类账户结构相同
- C.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中的收入类账户结构相似
- D.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转后一般无余额
- A.结账前,应将本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计入有关账簿,若预计本期不会再发生任何业务可以提前结账
- B.结账前应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调整有关账项
- C.结账前要将损益类科目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 D.在本期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需要结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本期发生和余额,并结转下期
- A.某项经济业务未入账
- B.某项经济业务重复记账
- C.应借应贷账户中借贷方向颠倒
- D.应借应贷账户中金额不等
- A.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 B.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
- C.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D.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A.生产成本
- B.原材料
- C.库存商品
- D.材料采购
- A.¥501.00
- B.¥ 81.00
- C.人民币伍拾陆元捌角伍分整
- D.人民币 柒拾陆元整
- A.整理会计凭证.
- B.装订会计凭证
- C.归档存查会计凭证
- D.将会计凭证移交检查机关
- A.记账凭证
- B.汇总记账凭证
- C.汇总原始凭证
- D.科目汇总表
- A.总分类账
- B.现金日记账
- C.银行存款日记账
- D.固定资产明细账
- A.接受凭证单位的全称
- B.交易或事项的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 C.经办人员签名或盖章
- D.应记会计科目名称和记账方向
- A.借方43 800元
- B.借方27 000元
- C.贷方43 800元
- D.贷方27 000元
- A.1/3
- B.1/2
- C.1/4
- D.1/5
- A.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
- B.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 C.企业日常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 D.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 A.由本单位经办人更正,并由单位财务负责人签名盖章
- B.由出具单位重开
- C.由出具单位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 D.由本单位会计人员按划线更正法更正,并在更正处签章
- A.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
- B.借:管理费用贷:所得税费用
- C.借:所得税费用贷:银行存款
- D.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 A.进行财产清查
- B.登记会计账簿
- C.编制财务报表
- D.合法地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 A.资产负债表
- B.现金流量表
- C.基本会计报表
- D.基本会计报表及附注
- A.会计核算职能
- B.会计监督职能
- C.会计计划职能
- D.会计预测职能
- A.2016年9月
- B.2021年12月
- C.2021年9月
- D.2022年12月
- A.未分配利润
- B.实收资本
- C.所得税费用
- D.盈余公积
- A.10年
- B.15年
- C.20年
- D.5年
- A.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 B.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 C.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 D.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 A.账户的格式
- B.账户的名称
- C.账户的用途
- D.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
- A.权责发生制
- B.应收应付制
- C.收付实现制
- D.统收统支制
- A.单式凭证
- B.复式凭证
- C.通用记账凭证
- D.原始凭证
- A.借:应收股利 150 000贷:投资收益 150 000
- B.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40 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40 000
- C.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 000贷:投资收益 150 000
- D.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 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 000
- A.登记会计账簿
- B.合法地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 C.进行财产清查
- D.编制财务报表
- A.日期、摘要、余额
- B.日期、借方、贷方
- C.摘要、借方、贷方
- D.借方、贷方、余额
- A.领料单
- B.成本计算单
- C.入库单
- D.火车票
- A.确认
- B.记录
- C.报告
- D.报账
- A.大部分收入类科目的减少
- B.大部分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增加
- C.大部分负债类科目的减少
- D.大部分成本类科目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