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 工程物资
- B. 在途物资
- C. 委托代销商品
- D. 低值易耗品
- 正确
- 错误
- A. 资产的增加
- B. 负债的增加
- C. 收入的增加
- D. 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 A.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 B. 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 C.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 D.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 A. 房屋
- B. 专利权
- C. 商标权
- D. 土地使用权
- A.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
- B. 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会计档案不论是否已满保管期限,一律不得销毁
- C. 固定资产卡片于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
- D. 会计档案为本单位提供查阅利用,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
- A. 固定资产
- B. 累计折旧
- C. 工程物资
- D. 在建工程
- A. 应收账款
- B. 预收账款
- C. 应付账款
- D. 预付账款
- A.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 B. 会计账户的性质决定了会计科目的性质,两者的分类一样
- C. 会计科目和账户对会计对象经济内容分类的方法、分类的用途和分类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
- D. 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 A. 盈余公积补亏
- B. 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 C.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D. 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 A. 营业利润
- B. 投资收益
- C. 营业外收入
- D. 所得税费用
- A. 应当妥善保管
- B. 应当按账簿类别保管
- C. 应当按年度分期保管
- D. 应当按规定程序销毁
- A. 收款凭证
- B. 科目汇总表
- C. 汇总原始凭证
- D. 转账凭证
- A. 应收账款
- B. 库存现金
- C. 银行存款
- D. 应付账款
- A. 财产物资的自然损耗
- B. 财产物资收发计量错误
- C. 财产物资的毁损、被盗
- D. 会计账簿漏记、重记、错记
- 37
-
资产的特征是( )。
- A. 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 B. 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C. 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 D. 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 A. 营业外支出
- B. 销售费用
- C. 管理费用
- D. 财务费用
- A. 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B. 该存货的成本不能够可靠计量
- C. 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不是很可能流入企业
- D.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 A. 会计档案可以借出
- B. 外部人员查阅会计档案需持有单位正式介绍信
- C. 单位内部人员查阅会计档案,应经会计主管人员或单位负责人批准
- D. 查阅人员可以自行拆散原卷册
- A. 借方科目金额=贷方科目金额
- B.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 C.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 D. 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
- A. 原材料
- B. 应收账款
- C. 应付账款
- D. 银行存款
- A. 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 B. 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 C. 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 D. 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 A. 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汇总记账凭证
- B. 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登记总账
- C. 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
- D. 汇总转账凭证应当按照每一账户的贷方分别设置,并按其对应的借方账户归类汇总
- A. 应付账款
- B. 应付票据
- C. 应收票据
- D. 预收账款
- A. 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
- B. 对不需要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需要随时结出余额
- C. 总账账户年终结账时需要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 D. 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需要编制记账凭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
- A. 成本类科目
- B. 损益类科目
- C. 资产类科目
- D. 负债类科目
- A. 855
- B. 867
- C. 870
- D. 874
- A. 现金要实行日清月结
- B. 各种现金开支要进行审批
- C. 单位的库存现金可以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
- D. 库存的纸币和铸币应实行分类保管
- A. 登记总账的依据相同
- B. 记账凭证的汇总方法相同
- C. 保持了账户间的对应关系
- D. 简化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 A. 680000
- B. 320000
- C. 500000
- D. 80000
- A. 月初结存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购入该存货的实际成本
- B. 月初结存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购入该存货的计划成本
- C. 原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批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
- D. 原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批购入存货的计划成本
- A. 1年、3年、5年、10年、25年5种
- B. 3年、5年、10年、15年、20年5种
- C. 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种
- D. 1年、5年、10年、15年、20年5种
- A. 专用记账凭证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 B. 若该凭证已登记账簿,应在“记账”栏内标记如“√”,以防止经济业务重记或漏记
- C. 借贷记账法下,收款凭证的设证科目是借方科目
- D. 付款凭证在凭证内反映的是贷方科目,应填列与“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的科目
- A. 5年
- B. 10年
- C. 15年
- D. 25年
- A. 借:在途物资 234 贷:银行存款 234
- B. 借:原材料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贷:银行存款 234
- C. 借:原材料 234 贷:银行存款 234
- D. 借:在途物资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贷:银行存款 234
- A.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 B. 盈余公积
- C.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D.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A. 本期借方发生额
- B. 本期贷方发生额
- C. 本期减少发生额
- D. 借方余额
- A. 总账各账户的余额核对
- B. 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核对
- C. 总账与备查账之间的核对
- D. 总账与日记账的核对
- A.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3400 贷:原材料 23400
- B. 借:原材料 2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0000
- C.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3400 贷:原材料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400
- D.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3400 贷:原材料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
- A. 总账的格式不同
- B. 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不同
- C. 登记总账的程序和方法不同
- D. 会计凭证的种类不同
- A. 20
- B. 130
- C. 150
- D.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