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已计入投资收益的国债利息收入
- B.未超过5年的未弥补的亏损
- C.已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但已计入当期费用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 D.支付并且计入当期费用的各种税收滞纳金
- A.销售商品的价款
- B.增值税销项税额
- C.代购买方垫付的包装费
- D.代购买方垫付的运杂费
- A.生产工人的工资
- 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 C.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
- D.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
- A.平均年限法
- B.双倍余额递减法
- C.工作量法
- D.年数总和法
- A.买价
- B.运杂费
-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 D.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 A.记账凭证没有错误,但账簿记录有数字错误
- B.因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有错误而引起的账簿记录错误
- C.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正确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所引起的账簿记录错误
- D.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正确但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所引起的账簿记录错误
- A.超过库存限额以外的现金应在下班前送存银行
- B.限额内的库存现金当日核对清楚后,一律放人保险柜内,不得放在办公桌内过夜
- C.单位的库存现金不准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
- D.库存的纸币和铸币应实行分类保管
- A.基本存款账户
- B.一般存款账户
- C.专用存款账户
- D.临时存款账户
- A.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 B.复式记账
- C.成本计算
- D.财产清查
- 23
-
资产的特征是( )。
- A.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 B.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 C.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D.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 A.200
- B.225
- C.270
- D.300
- A.注册会计师
- B.会计师
- C.总会计师
- D.会计主管
- A.财务费用
- B.其他业务支出
- C.营业外支出
- D.营业费用
- A.实收资本
- B.短期借款
- C.资本公积
- D.盈余公积
- A.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
- B.弥补亏损
- C.转增资本(股本)
- D.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 A.11466
- B.11500
- C.11583
- D.11600
- A.应付现金股利
- B.应付管理人员工资
- C.应付租入包装物租金
- D.应付购入材料款
- A.102500元
- B.100000元
- C.105000元
- D.100500元
- A.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
- B.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
- C.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
- D.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
- A.生产成本
- B.管理费用
- C.应付福利费
- D.营业费用
- A.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的核对
- B.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其总账余额的核对
- C.总账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其明细账借方发生额合计的核对
- D.总账账户贷方余额与其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的核对
- A.与记账凭证核对
- B.函证法
- C.实地盘点法
- D.技术推算法
- A.凭证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
- B.凭证各项基本要素是否齐全
- C.会计科目的使用是否正确
- D.凭证是否有填制单位的公章和填制人员的签章
- A.收款凭证
- B.付款凭证
- C.转账凭证
- D.累计凭证
- A.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关系
- B.有关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
- C.资产类账户与负债类账户之间的关系
- D.成本类账户与损益类账户之间的关系
- A.漏记了某项经济业务
- B.错误地使用了应借记的会计科目
- C.只登记了会计分录的借方或贷方,漏记了另一方
- D.颠倒了记账方向
- A.借方65万元
- B.贷方65万元
- C.借方15万元
- D.贷方15万元
- A.实收资本
- B.预提费用
- C.应收账款
- D.待摊费用
- A.重要性原则
- B.谨慎性原则
- C.权责发生制原则
- D.配比原则
- A.制造费用
- B.本年利润
- C.预提费用
- D.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