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月份财务会计报告
- B.银行对账单
- C.辅助账簿
- D.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A.正确
- B.错误
- A.在“借”或“贷”栏内写“平”字
- B.在余额栏内填写“θ”字
- C.在“借”或“贷”栏内写“θ”宇
- D.在余额栏内填写“平”字
- A.收料单
- B.收取现金后的收据
- C.购货取得的发票
- D.报销差旅费的住宿费单据
- A.存货
- B.待摊费用
- C.一年内的长期债权投资
- D.长期待摊费用
- A.填制日期
- B.经济业务内容
- C.有关人员的签章
- D.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 A.“原材料”账户
- B.“管理费用”账户
- C.“应付账款”账户
- D.“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账户
- A.支付的广告费
- B.支付的厂部办公用品费
- C.支付的利息费用
- D.支付的车间办公用品费
- A.收入的实现
- B.费用的发生
- C.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 D.提取盈余公积
- A.以银行存款归还前欠货款
- B.销售产品,货款未收
- C.以现金购买办公用品
- D.向银行借入款项,存入结算户
- 41
-
资产的特点是( )。
- A.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 B.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 C.该资源预期会带来经济利益
- D.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 42
-
应纳所得税额等于( ),
- A.利润总额
- B.主营业务利润士调整项目
- C.利润总额±调整项目
- D.营业利润±调整项目
- A.一次凭证
- B.累计凭证
- C.汇总凭证
- D.复式凭证
- A.资产合计
- B.流动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
- C.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 D.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A.“应收账款”账户的借方
- B.“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
- C.“应收账款”账户的贷方
- D.“预付账款”账户的贷方
- A.生产工人工资
- B.制造费用
- C.管理费用
- D.直接材料
- A.借方
- B.贷方
- C.两方都可
- D.不一定哪一方
- A.人民币贰伍仟零捌元陆角陆分整
- B.人民币贰伍仟零捌元陆角陆分
- C.人民币两万伍仟零捌元陆角陆分
- D.人民币贰万伍仟零捌元陆角陆分
- A.借:利润分配 贷:盈余公积
- B.借:本年利润 贷:盈余公积
- C.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
- D.借: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 A.三栏式明细账
- B.多栏式明细账
- C.数量金额式明细账
- D.横线登记式明细账
- A.一借一贷
- B.一借多贷
- C.一贷多借
- D.多借多贷
- A.资产负债表
- B.利润表
- C.利润分配表
- D.现金流量表
- A.收回前欠货款30000元
- B.购入材料10000元,货款未付
- C.以银行存款归还前欠货款40000元
- D.接受投资者投入80000元
- A.“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 B.“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 C.“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 D.“库存商品”账户
- A.增值税
- B.消费税
- C.城建税
- D.教育费附加
- A.会计主体就是投资者
- B.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同义语
- C.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 D.会计主体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 A.管理费用
- B.其他应收款
- C.预付账款
- D.营业费用
- A.划线更正法
- B.补充登记法
- C.红字冲销法
- D.涂改更正法
- A.一贯性
- B.谨慎性
- C.重要性
- D.及时性
- A.358000元
- B.258000元
- C.158000元
- D.410000元
- A.10年
- B.15年
- C.25年
- D.5年
- A.差旅费报销单
- B.领料单
- C.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D.现金盘点报告表
- A.贷方120000元
- B.借方100000元
- C.借方80000元
- D.贷方80000元
- A.负债的增加额
- B.资产的增加额
- C.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 D.成本费用的减少额
- A.机器设备
- B.原材料
- C.商标权
- D.预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