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总账
- B.现金日记账
- C.明细账
- D.银行存款日记账
- A.应收销贷款
- B.应收代垫运杂费
- C.未设置“预收账款”账户的企业预收的销贷款
- D.未设置“预付账款”账户的企业预付的购货款
- A.营业利润
- B.投资收益
- C.营业外支出
- D.营业外收入
- A.单位负责人
- B.会计机构
- C.经办人
- D.职工
- A.实收资本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
- D.未分配利润
- A.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 B.总分类账登记详细,便于查账、对账
- C.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小
- D.适用于规模大、业务量较多的大中型企业
- A.年终决算前
- B.企业合并时
- C.企业股份制改制前
- D.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
- A.收回职工借款时,可以将原借款借据正联退还,不必另开收据
- B.一式多联的原始凭证,只能以一联用作报销凭证
- C.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
- D.不得以虚假的交易、事项或资金往来为依据填制原始凭证
- A.应收账款明细账
- B.应付账款明细账
- C.生产成本明细账
- D.短期借款明细账
- A.固定资产
- B.预收账款
- C.生产成本
- D.实收资本
- A.独资企业
- B.销售部门
- C.分公司
- D.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 A.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
- B.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填制
- C.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
- D.根据账簿记录填制
- A.在账户结构上,可表示两个对立的部分
- B.“借”和“贷”就等于“增”和“减”
- C.在金额的增减变化上,可表示“增加”和“减少”
- D.表示债权和债务
- A.主营业务收入
- B.主营业务成本
- C.实收资本
- D.待摊费用
- A.借记增加
- B.贷记减少
- C.贷记增加
- D.期末结转无余额
- A.资产
- B.负债
- C.所有者权益
- D.收入
- A.实际工作中,明细账和总账平行登记的时间并不绝对相同,一般是在同一月份先登记明细账,然后再按一定方法登记总账
- B.记入总账方向和记入所属明细账的方向要一致
- C.一次性登记总账的金额和分散记入所属各明细账的金额之和相等
- D.一次性登记总账的金额和分散记入所属各明细账要划两条平行线分别登记
- 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 B.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 C.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以及资本增减
- D.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 A.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插入空白账页
- B.可以防上账页散失
- C.可以防止被抽换
- D.便于分工记账
- A.复式记账
- B.登记账簿
- C.成本分析
- D.财产清查
- A.原始凭证上填制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
- B.原始凭证应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立即填制
- C.外来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
- D.加盖了“作废”戳记的原始凭证,应连同其存根一起保管,不得撕毁
- A.购买
- B.供应
- C.生产
- D.销售
- A.财产清查
- B.资产计价
- C.编制会计报表
- D.成本计算
- A.预收账款
- B.预付账款
- C.预提费用
- D.累计折旧
- A.重编正确的收款凭证
- B.划线更正法
- C.红字更正法
- D.补充登记法
- A.“原材料”
- B.“物资采购”
- C.“库存商品”
- D.“生产成本”
- A.防止凭证丢失
- B.避免重记或漏记
- C.避免错行或隔页
- D.便于明确记账责任
- A.130万元
- B.50万元
- C.150万元
- D.110万元
- A.其他应付款
- B.其他应收款
- C.管理费用
- D.营业外收入
- A.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
- B.资本化的专门借款辅助费用
- C.支付的流动资金借款手续费
- D.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 A.利润表
- B.利润分配表
- C.资产负债表
- D.现金流量表
- A.34000元
- B.34500元
- C.33500元
- D.113500元
- A.从银行取得贷款
- B.签订合同
- C.收取销售定金
- D.结算销售货款
- A.对账
- B.算账
- C.报账
- D.查账
- A.各种账簿应分工明确,指定专人管理
- B.会计账簿只允许在财务室内随意翻阅查看
- C.会计账簿出需要与外单位核对外,一般不能携带外出
- D.账簿不能随意交与其他人员管理
- A.借:库存商品 1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 B.借:在途物资 1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 C.借:在途物资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 D.借:库存商品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 A.资产类
- B.负债类
- C.所有者权益类
- D.损益类
- A.借方80000元
- B.贷方120000元
- C.借方120000元
- D.贷方80000元
- A.年末
- B.一定会计期间
- C.年内
- D.季末
- A.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款
- B.开出应付票据抵付应付账款
- C.以银行存款上缴税金
- D.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
- A.其他货币资金
- B.应收票据
- C.其他应收款
- D.预付账款
- A.“应收账款”总账和“预付账款”总账
- B.“应收账款”总账和“预收账款”总账
- C.“应付账款”总账和“预收账款”总账
- D.“应付账款”总账和“预付账款”总账
- A.处理财产盘盈
- B.结转已批准处理的财产盘盈
- C.转销已批准处理财产盘亏和盘盈
- D.尚待批准处理的财产盘盈数大于尚待批准处理的财产盘亏和毁损数的差额
- A.一贷多借
- B.借多贷
- C.一借一贷
- D.多借多贷
- A.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0 贷:原材料 10000
- B.借:原材料 1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0
- C.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0 贷:管理费用 10000
- D.借:原材料 10000 贷:管理费用 10000
- A.以银行存款购入固定资产
- B.以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货款
- C.收回应收账款存入银行
- D.赊购一批原材料
- A.三栏式
- B.订本式
- C.多栏式
- D.数量金额式
- A.账务核算步骤
- B.账务处理程序
- C.记账流程
- D.会计组织形式
- A.填制和审核凭
- B.登记会计账簿
- C.编制会计报表
- D.编制财务预算
- A.银行收款凭证
- B.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付款凭证
- C.银行付款凭证
- D.现金收款凭证
- A.不会影响当期损益
- B.使本期费用减少,利润增多
- C.使本期费用增加,利润减少
- D.使以后各期费用增加,利润减少
- A.两栏账簿
- B.三栏式账簿
- C.数量金额式账簿
- D.多栏式账簿
- A.8000.50
- B.8000.5
- C.¥8000.50
- D.¥8000.5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平行登记法
- A.银行存款
- B.应付票据
- C.应收票据
- D.转账支票
- A.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B.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
- C.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 D.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A.横线登记式账簿
- B.多栏式账簿
- C.三栏式账簿
- D.数量金额式账簿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D.收入-费用=利润
- A.会计对象
- B.会计主体
- C.经济业务
- D.会计要素
- A.管理费用
- B.财务费用
- C.制造费用
- D.营业费用
- A.每一月份的第一天
- B.每一季度的第一天
- C.每半年度的第一天
- D.每一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
- A.借:生产成本 50000 贷:原材料 50000
- B.借:原材料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 C.借:生产成本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 D.借:固定资产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 A.资产
- B.债务
- C.负债
- D.权益
- A.接受投资者投资
- B.以银行存款偿还债务
- C.从银行提取现金
- D.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A.发货票
- B.领料单
- C.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D.工资结算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