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21
-
对账的主要内容有( )。
- A.函证核对
- B.账证核对
- C.账账核对
- D.账实核对
- A.正确
- B.错误
- A.登记减少数
- B.更正会计科目和金额同时错误的记账凭证
- C.更正会计科目正确,多记金额的记账凭证
- D.未印有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相反方向数额
- A.销售商品价款
- B.销售商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 C.代购货单位垫付的运杂费支出
- D.商业折扣
- 25
-
营业费用包括( )。
- A.运输费
- B.保险费
- C.包装费
- D.广告费
- A.银行对账单
- B.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C.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 D.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 A.年度
- B.半年度
- C.季度
- D.月度
- A.表头
- B.经济指标
- C.基本内容
- D.补充资料
- A.临时性清产核资时
- B.月末结账时
- C.更换财产物资保管人员时
- D.发生非常损失时
- A.所附原始凭证的内容与记账凭证的内容是否一致
- B.使用会计科目是否正确
- C.记账方向和金额是否正确
- D.书写是否正确
- A.长期待摊费用
- B.专利权
- C.土地使用权
- D.商标权
- A.甲厂的会计资料既记录本厂的经济业务,也记录其原材料供应商——乙厂的经济业务。
- B.甲厂的会计资料除记录本厂的经济业务以外,还记录其所有者——丙和丁两人的私人财务活动。
- C.甲厂的会计资料仅记录本厂的经济业务。
- D.甲厂的会计资料除办理本厂的经济业务以外,还把税务专管员个人旅游的费用列作本厂的开支。
- A.资产与权益同增
- B.资产与权益同减
- C.资产增,权益减
- D.资产减,权益增
- A.融资租入设备
- B.经营方式租出设备
- C.委托加工物资
- D.经营方式租入设备
- 35
-
差旅费报销单属于( )。
- A.自制凭证
- B.外来凭证
- C.记账凭证
- D.一次凭证
- A.申购单
- B.购销合同
- C.提货单
- D.发货票
- A.销售商品
- B.提供劳务
- C.让渡资产使用权
- D.销售固定资产
- A.记账方法
- B.记账方向
- C.账户名称
- D.应记金额
- A.资产负债表
- B.利润表
- C.利润分配表
- D.现金流量表
- A.投资者投入货币资金
- B.企业购入原材料
- C.以银行存款偿还贷款
- D.支付职工工资
- A.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
- B.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
- C.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 D.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 A.生产成本
- B.原材料
- C.股本
- D.物资采购
- A.日记账
- B.活页账
- C.卡片账
- D.订本账
- A.卡片式账簿
- B.活页式账簿
- C.订本式账簿
- D.多栏式账簿
- A.合法性
- B.合理性
- C.合情性
- D.违规性
- 46
-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 )。
- A.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 B.季度财务会计报告
- C.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 D.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 A.应收账款
- B.预付账款
- C.应付债券
- D.应付股利
- A.资产
- B.负债
- C.所有者权益
- D.利润
- A.82425元
- B.80000元
- C.83925元
- D.24250元
- A.绝对不能借阅
- B.可以借阅
- C.可以自由借阅
- D.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
- A.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 B.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
- C.资产增加,负债减少
- D.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 A.币种符号与数字金额之间要留有空白
- B.币种符号与数字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 C.金额数字前书写货币币种符号
- D.数字前写有币种符号的,数字后不再写货币单位
- A.出租无形资产发生的服务费
- B.坏账损失
- C.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 D.业务招待费
- A.应收票据增加
- B.应收账款增加
- C.其他应收款增加
- D.货币资金增加
- A.财政总预算
- B.税收日记账和总账
- C.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 D.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 A.经营活动
- B.经济活动
- C.生产活动
- D.流动活动
- A.主营业务利润
- B.投资收益
- C.营业外支出
- D.营业外收入
- A.代销商品款
- B.预付账款
- C.待转资产价值
- D.递延税款
- A.发票
- B.销售合同
- C.生产计划
- D.委托加工协议
- A.某一特定期间
- B.某一特定时期
- C.某一会计期间
- D.某一特定日期
- A.应交所得税
- B.利润分配数
- C.营业费用
- D.所得税费用
- A.发货票
- B.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C.收料票
- D.差旅费报销单
- A.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B.宣告现金股利
- C.发放股票股利
- D.用公益金购建职工福利设施
- A.原始凭证上注明的日期
- B.编制收款凭证的日期
- C.收取现金的日期
- D.登记现金总账的日期
- A.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大
- B.程序复杂,不易掌握
- C.不能对发生额进行试算平衡
- D.不便于查账、对账
- A.实地盘点
- B.抽查检验
- C.技术推算
- D.询证核对
- A.补充登记法
- B.红字更正法
- C.重新登记法
- D.划线更正法
- A.营业外支出明细账
- B.生产成本明细账
- C.应收账款明细账
- D.物资采购明细账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试算平衡法
- A.原材料明细账
- B.管理费用明细账
- C.物资采购明细账
- D.应交税金明细账
- A.限额领料单
- B.发货票
- C.领料单
- D.收料单
- A.账簿启用及交接表
- B.科目汇总表
- C.经鉴定人员一览表
- D.订账人员一览表
- A.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 B.向投资者分配股票股利
- C.股东大会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 D.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A.贷方100000元
- B.贷方140000元
- C.借方140000元
- D.借方90000元
- A.同增
- B.同减
- C.一增一减
- D.不增不减
- A.借记“现金”1000元
- B.借记“现金”1000元 贷记“应收账款”2000元
- C.借记“现金”1000元 贷记“短期借款”1000元
- D.借记“现金”2000元 贷记“短期借款”2000元
- A.“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 B.账户的结构
- C.“资产=权益”的会计等式
- D.平行登记要点
- A.借:应收票据 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0000
- B.借:应收账款 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0000
- C.借:主营业务收入 70000 贷:应收票据 70000
- D.借:主营业务收入 70000 贷:应收账款 70000
- A.只登记收入数,不登记发出数
- B.只登记发出数,不登记收入数
- C.先登记收入数,后登记发出数
- D.先登记发出数,后登记收入数
- 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 B.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 C.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
- D.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 A.会计确认
- B.会计计量
- C.会计记录
- D.会计报表
- A.负债类账户
- B.资产类账户
- C.反映长期资产类账户
- D.反映流动资产类账户
- A.预提费用
- B.预收账款
- C.管理费用
- D.实收资本
- A.经济业务
- B.会计科目
- C.会计要素
- D.企业性质
- A.实收资本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
- D.投资收益
- A.会计主体
- B.会计机构
- C.法律主体
- D.经营主体
- A.借方1500元
- B.贷方1500元
- C.借方6500元
- D.贷方6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