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是动态报表
- B.是对外报表
- C.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
- D.其格式为账户式
- A.资产减值损失
- B.财务费用
- C.制造费用
- D.投资收益
- A.库存现金的短缺
- B.存货的盘亏或毁损
- C.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 D.固定资产的清理损失
- A.在实物资产清查时,实物保管人员必须在场
- B.清查人员和实物保管人员应在盘存表上签名盖章
- C.需要根据“实存账存对比表”作出账务处理
- D.不需要根据“实存账存对比表”作出账务处理
- A.订本式账簿
- B.分类账簿
- C.活页式账簿
- D.卡片式账簿
- A.定期清查
- B.不定期清查
- C.全面清查
- D.局部清查
- A.从某个企业看,其全部借方账户与全部贷方账户之间互为对应账户
- B.从某个会计分录看,其借方账户与贷方账户之间互为对应账户
- C.通过试算平衡,若企业的全部账户的借贷方金额合计相等,则账户记录正确
- D.企业不能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 A.费用类账户的增加额记借方
- B.收入类账户的减少额记借方
- C.期末一般无余额
- D.年末一定要结转到“利润分配”账户
- 29
-
限额领料单属于( )。
- A.累计原始凭证
- B.外来原始凭证
- C.自制原始凭证
- D.汇总原始凭证
- A.收入货币资金
- B.付出货币资金
- C.登记现金日记账
- D.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 A.土地使用税
- B.消费税
- C.印花税
- D.营业税
- 32
-
下列属于对账的是( )。
- A.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的核对
- B.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
- C.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 D.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 A.对任何类型的经济业务,都一律采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
- B.不论是一借多贷、多借一贷、还是多借多贷,借贷双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 C.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
- D.按照这一记账规则登账结果,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必然相等
- 34
-
订本账一般适用于( )。
- A.总分类账
- B.现金日记账
- C.银行存款日记账
- D.固定资产明细账
- A.总账账户的期初余额等于明细账账户期初余额合计
- B.总账账户的期初余额等于所属明细账账户期初余额合计
- C.总账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等于所属明细账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 D.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等于所属明细账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 A.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 B.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 C.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 D.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 37
-
下列属于财物的是( )。
- A.应付票据
- B.运输工具
- C.库存商品
- D.原材料
- A.编报及时
- B.相关可比
- C.全面完整
- D.便于理解
- A.记账
- B.记录
- C.计量
- D.报账
- A.两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
- B.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 C.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 D.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 A.总分类账
- B.明细分类账
- C.固定资产卡片
- D.科目汇总表
- A.500000
- B.590000
- C.610000
- D.600000
- A.100000
- B.-20000
- C.120000
- D.-120000
- A.利润表
- B.利润分配表
- C.资产负债表
- D.现金流量表
- A.5年
- B.10年
- C.15年
- D.25年
- A.30150
- B.30000
- C.29850
- D.150
- A.复式记账
- B.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 C.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
- D.编制会计报表
- A.报告式
- B.账户式
- C.多步式
- D.表格式
- A.冲减营业外支出
- B.冲减管理费用
- C.记入主营业务收入
- D.记入营业外收入
- A.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原材料
- 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管理费用
- C.借:管理费用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D.借:营业外支出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A.自制原始凭证
- B.外来原始凭证
- C.一次凭证
- D.累计凭证
- A.实地盘存制
- B.以存计耗制
- C.永续盘存制
- D.以上均不是
- A.明细分类账登记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 B.日记账登记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 C.总分类账登记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 D.会计报表编制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 A.原材料明细账
- B.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
- C.财务费用明细账
- D.物资采购明细账
- A.总分类账
- B.现金日记账
- C.银行存款日记账
- D.固定资产明细账
- A.应附有费用发票
- B.应附有费用支付单
- C.应附有费用分配单
- D.不需附原始凭证
- A.原材料
- B.制造费用
- C.应付账款
- D.库存商品
- A.消费税
- B.车船使用税
- C.印花税
- D.土地使用税
- A.活页账
- B.订本账
- C.卡片账
- D.以上均可
- A.1年
- B.2年
- C.3年
- D.5年
- A.二级科目
- B.备查科目
- C.总分类科目
- D.明细分类科目
- A.库存现金
- B.工程物资
- C.应收股利
- D.实收资本
- A.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 B.签订合同或协议时,需要进行会计核算
- C.引起企业资金发生增减变化的经济活动需要进行会计核算
- D.任何单位都不得以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 A.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B.发行债券
- C.增发新股
- D.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A.证监会
- B.财政部
- C.国资委
- D.审计署
- A.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 B.会计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
- C.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 D.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 A.费用
- B.资产
- C.负债
- D.所有者权益
- A.会计主体
- B.会计分期
- C.持续经营
- D.货币计量
- A.确认
- B.计算
- C.报账
- D.报告
- A.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收账款”
- B.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
- C.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应收账款”
- D.借记“营业费用”,贷记“应收账款”
- A.现时义务
- B.未来义务
- C.过去义务
- D.暂时义务
- A.银行本票存款
- B.银行汇票存款
- C.备用金
- D.存出投资款
- A.固定资产年初尚可使用的年数/固定资产各年初尚可使用年数
- B.固定资产年初尚可使用的年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 C.固定资产各年初尚可使用的年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各年数字之和
- D.固定资产年初尚可使用的年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编制相反分录冲减
- A.2007年11月份
- B.2007年底
- C.2008年6月份
- D.2008年初
- A.可理解性
- B.可靠性
- C.可比性
- D.及时性
- A.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 B.支付的职工加班费
- C.职工出差补助
- D.奖金
- A.由出具单位重新开
- B.由出具单位在凭证上更正并由经办人签名
- C.由出具单位在凭证上更正并由出具单位负责人签名
- D.由出具单位在凭证上更正并由经办人签名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 79
-
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企业购入甲材料800公斤,每公斤不含税单价为40元,发生运输费4000元,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20公斤,入库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300元。该批甲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
- A.30000
- B.36000
- C.36300
- D.32600
- A.一个季度
- B.半年
- C.1年
- D.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