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
简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
- B.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原值
- C.发生的清理费用
- D.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承担的损失
- A.正确
- B.错误
- A.发出存货的成本比较接近于其重置成本
- B.物价上涨时,避免虚增利润
- C.发出存货的成本与其重置成本差额较大
- D.期末结存数额比较接近实际
- A.经济业务内容是否真实
- B.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
- C.应借应贷方向是否正确
- D.经济业务是否有违法乱纪行为
- A.现金总账
- B.银行存款总账
- C.现金日记账
- D.银行存款日记账
- A.提取盈余公积
- B.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C.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D.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
- A.阿拉伯金额数字前面应当书写货币币种符号
- B.币种符号与阿拉伯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 C.大写金额有分的,分字后面要写“整”或“正”字
- D.汉字大写金额可以用简化字代替
- A.销售商品的收入
- B.提供劳务的收入
- C.营业外收入
- D.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
- A.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 B.账户名称
- C.经济业务发生额
- D.应借应贷方向
- 31
-
资产的特征是( )。
- A.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 B.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C.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 D.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 A.企业的会计部门
- B.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
- C.上级主管部门
- D.会计师事务所
- A.不高估资产
- B.不低估负债
- C.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 D.确认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
- A.单步式
- B.多步式
- C.报告式
- D.账户式
- A.855
- B.867
- C.870
- D.874
- 36
-
某企业于20×7年12月31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其原价为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8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8年度该项目固定资产应计提的年折旧额为( )万元。
- A.39.84
- B.66.4
- C.79.68
- D.80
- A.应付职工薪酬
- B.银行存款
- C.其他应收款
- D.其他应付款
- A.根据企业内部某部门或个人实际需要,一次性付给现金
- B.使用后持有关原始凭证报销,余款交回
- C.使用后报销时,财会部门按照核准报销的金额付给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
- D.一般用于临时性差旅费报销业务
- A.季节性停用的大型设备
- B.已提足折旧仍在使用的大型设备
- C.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大型设备
- 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大型设备
- A.贰零零玖年玖月零陆日
- B.贰零零玖年玖月陆日
- C.贰零零玖年零玖月陆日
- D.贰零零玖年玖月陆日正
- A.备用金
- B.银行汇票存款
- C.银行承兑汇票
- D.商业承兑汇票
- A.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 B.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 C.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 D.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 A.多栏式明细账
- B.卡片式明细账
- C.数量金额式明细账
- D.横线登记式明细账
- A.局部清查和定期清查
- B.全面清查和定期清查
- C.局部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D.全面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A.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现金总账账面余额是否相符
- B.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 C.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 D.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余额记录是否相符
- A.经济业务的内容
- B.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 C.会计恒等式
- D.经济业务的类型
- A.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可以没公章,但必须有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 B.原始凭证发生的错误,应该由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 C.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可以没公章,但必须有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 D.币种符号与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 A.会计科目
- B.会计要素
- C.会计对象
- D.会计主体
- A.增加记借方
- B.增加记贷方
- C.减少记贷方
- D.期末无余款
- A.实质终于形式
- B.收付实现制
- C.谨慎性
- D.权责发生制
- A.从银行提取现金
- B.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
- C.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货款
- D.接受投资人的投资
- A.会计主体
- B.配比原则
- C.会计分期
- D.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