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一借一贷
- B.一借多贷
- C.多借一贷
- D.多借多贷
- A.现金
- B.银行存款
- C.应收账款
- D.贵重物资
- A.银行存款日记账
- B.材料采购明细账
- C.应收票据明细账
- D.固定资产明细账
- A.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
- B.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 C.便于了解账户的对应关系
- D.会计分录只需编制“一借多贷”会计分录,非常简单
- A.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 B.试算不平衡,表明账户记录肯定有错误
- C.试算平衡了,说明账户记录一定正确
- D.理论依据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A.记账符号
- B.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
- C.交易或事项的内容
- D.填制凭证的日期
- A.营业外收入
- B.营业外支出
- C.其他应收款
- D.管理费用
- A.结账划线
- B.编制记账凭证,更正账簿中多记金额
- C.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
- D.在未印明余额方向的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 A.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 B.单位对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 C.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不必遵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 D.单位不得私设会计账簿进行登记、核算
- A.总分类账户提供交易或事项综合性的价值指标
- B.明细分类账户只能提供数量指标
- C.总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
- D.明细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 A.单位销毁会计档案时,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应共同派员监销
- B.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同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 C.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 D.由单位负责人主持会计档案的销毁
- A.原始凭证数量较多时可以单独装订保管
- B.会计凭证保管期满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任意销毁
- C.会计凭证装订后应当加贴封条
- D.经有关部门批准,原始凭证可以外借,但不得复制
- A.对于审核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入账
- B.对于真实、合法、合理的原始凭证,但内容不够完整或填写不准确的,应退回补充和更正
- C.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应拒绝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 D.对于真实、合法、合理的原始凭证,但内容不够完整或填写不准确的,应拒绝接受,并向单位领导报告
- A.本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
- B.商场开具的发票
- C.市场部人员出差需报销的火车票
- D.银行回单
- A.银行存款日记账可采用三栏式账簿
- B.原材料明细账可以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 C.存货明细账可以采用横线登记式明细分类账簿
- D.成本费用明细账采用多栏式账簿
- A.原始凭证
- B.明细分类账
- C.银行对账单
- D.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 3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
- B.会计主体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集团
- C.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 D.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 A.现金总账
- B.银行存款总账
- C.现金日记账
- D.银行存款日记账
- A.资产的增加额
- B.负债的增加额
- C.费用的减少额
- D.费用的增加额
- A.“应收账款”总账和“预收账款”总账
- B.“应收账款”总账和“预付账款”总账
- C.“应付账款”总账和“预收账款”总账
- D.“应付账款”总账和“预付账款”总账
- A.3年
- B.5年
- C.10年
- D.15年
- A.生产成本
- B.主营业务成本
- C.劳务成本
- D.银行存款
- A.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B.实存账存对比表
- C.盘存单
- D.入库单
- A.求偿权先后
- B.收款时间先后
- C.发生时间先后
- D.流动性大小
- A.其他应付款
- B.其他应收款
- C.管理费用
- D.营业外收入
- A.现金日记账采用三栏式账簿
- B.产成品明细账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 C.生产成本明细账采用三栏式账簿
- D.制造费用明细账采用多栏式账簿
- A.不利于会计核算分工
- B.不能进行试算平衡
- C.反映不出账户的对应关系
- D.会计科目数量受限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平行登记法
- A.原材料明细分类账
- B.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
- C.制造费用明细分类账
- D.预提费用明细分类账
- A.成立清查组织
- B.确定清查对象
- C.制定清查方案
- D.编制复查报告
- A.汇总凭证
- B.记账凭证
- C.累计凭证
- D.一次凭证
- A.其他业务支出
- B.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C.应交税金
- D.管理费用
- A.反映业务的方法
- B.填制方式
- C.取得来源
- D.填制的程序和用途
- A.借方15000元
- B.贷方15000元
- C.借方13000元
- D.贷方13000元
- A.其他业务支出
- B.劳务成本
- C.主营业务收入
- D.库存商品
- A.单位名称
- B.账簿名称
- C.账户名称
- D.启用日期
- A.借方发生额13500元,贷方发生额14000元
- B.借方发生额2000元,贷方发生额1500元
- C.借方发生额1000元,贷方发生额2000元
- D.因不知各账户期初余额,故无法计算
- A.本年利润
- B.营业外收入
- C.其他业务收入
- D.主营业务收入
- A.财务费用
- B.应付工资
- C.制造费用
- D.管理费用
- A.银行存款
- B.材料采购
- C.原材料
- D.期间费用
- A.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 B.经济业务的内容
-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
- D.“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
- A.反映的会计对象
- B.归属的会计要素
- C.反映的经济业务
- D.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
- A.差旅费报销单
- B.限额领料单
- C.增值税专用发票
- D.工资结算单
- A.负债
- B.所有者权益
- C.成本
- D.损益
- A.资本
- B.债务
- C.银行存款
- D.财物
- A.库存现金
- B.国库券
- C.银行汇票存款
- D.信用证存款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C.收入-费用=利润
- D.收入+费用=利润
- A.无形资产
- B.存货
- C.应收款项
- D.交易性金融资产
- A.账账核对
- B.账表核对
- C.账证核对
- D.账实核对
- A.资产增加30000元
- B.负债增加30000元
- C.所有者权益增加30000元
- D.资产与权益等式不发生变化
- A.使用美元
- B.使用企业所在地发行的货币
- C.折算为人民币
- D.使用记账本位币
- A.两个资产项目同增
- B.资产总额不变
- C.资产总额增加
- D.资产总额减少
- A.一致
- B.相反
- C.无关
- D.以上都不对
- A.收入-费用=利润
- B.收入-成本=利润
-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A.22500
- B.23400
- C.24100
- D.20900
- A.实收资本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
- D.投资收益
- A.待处理财产损溢
- B.营业外支出
- C.其他应付款
- D.管理费用
- A.会计时段
- B.会计分期
- C.会计区间
- D.会计年度
- A.划线更正法
- B.红字更正法
- C.补充登记法
- D.差额调整法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
- B.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 C.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和利润